首页北京切换    | 城市分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 保定 唐山 399个城市>>   移动版 登录注册  |
您现在的位置:网上车市 » 资讯首页 »  营口车市 »  回顾高档豪华车奥迪入华25年 深耕中国市场

回顾高档豪华车奥迪入华25年 深耕中国市场

2013-07-30 10:01:52 来源:网上车市   厂商稿      编辑:邵华   

【网上车市营口站讯】25年前,中国汽车行业还在蹒跚学步,奥迪是首个进入中国市场的高档豪华车品牌。奥迪带着特殊的使命来到了这里:以国产抵挡进口,为国家节省珍贵的外汇。25年来用事实证明,中国市场是一片蓝海,奥迪是最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高档豪华车。

25年践行“全价值链本土化”

施泰德:中国是奥迪第二故乡

一汽-大众奥迪成功最大的秘密武器在于“全价值链本土化”。从其设立之初,国产化就是最大目的,本土化战略从奥迪入华开始就如影随形。2010年10月底,一汽-大众奥迪迎来在华累计销售100万辆,奥迪全球董事会主席施泰德首次对奥迪在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并对“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上的全价值链本土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全价值链本土化”集合了本地化研发、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采购、本地化营销。毋庸置疑,奥迪在中国的高档车领军地位不可动摇,同样奥迪的本土化模式也让竞争对手无力效仿。“全价值链本土化”成就了奥迪过去25年的辉煌,更为奥迪在华的未来打下坚定的基础。

>>本地化研发

奥迪创造加长“中国标准”

本土化研发在高档车市场,奥迪是绝对的引领者。奥迪A6L的本土化研发就被当做业内的标杆,被竞争对手竞相效仿,“加长”成了所有国际高档车品牌在对其行政级轿车进行本地化生产时不得不面对的“中国标准”。

1999年9月,奥迪A6C5在一汽-大众正式下线。奥迪A6C5项目,中德双方300多人历时三年打造。中国版奥迪A6比德国原型车的轴距加长90毫米,整车长度也增加了约100毫米,达到4886毫米。奥迪A6C5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截至2005年4月退市,共销售了20多万辆。而此后上市的新一代奥迪A6L延续了本土二次开发的模式,其车身长度超过了5米,获得更大的成功。
当竞争对手将加长当做“中国标准”来执行时,奥迪却实现华丽转身,此后引入的德国标准版奥迪Q5又称为高端中型SUV市场的强大引领者。“奥迪引入国产车型都充分尊重中国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奥迪高层表示。

为了使本地化研发更进一步,今年年初,奥迪宣布将在北京组建亚洲研发设计中心,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表示,即将开幕的研发中心,不仅会针对中国市场去做一些产品本土化方面的事情,而且它要在中国提取很多中国元素和中国用户需求的东西,拿到全球产品设计中体现。奥迪全球董事会主席施泰德表示,未来一汽-大众研发中心还将承担奥迪部分车型的车身开发工作。奥迪的本土化研发在步步推进,其标杆性作用是让竞争对手越发不能企及。

>>本地化生产

打造全国最强高档车基地

对于所有国际品牌的国产车来说,其质量能否达到全球统一标准,无疑是最大的难题,对高档汽车品牌来说尤为如此。以至于有人说,高档车一旦国产就会贬值,但一汽-大众奥迪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这基于一汽-大众奥迪不折不扣地实践着“同一星球、同一奥迪、同一品质”的理念,国产奥迪的高品质获得市场广泛认可。

目前一汽-大众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三地四厂”的全新布局,其中长春工厂是中国最成熟的高档车制造基地。现在,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拔地而起,这也将成为中国南方第一个高档轿车制造基地。在这两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档车制造基地中,从冲压、焊接到涂装、总装,均采用全球顶尖的技术和设备,这也成就了国产奥迪车型拥有全球一致的高档品质、顶尖的制造工艺、卓越的生产管理流程和经验,以及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这些都是奥迪高品质的保证。

自上世纪90年代决定引进生产奥迪A6(C5)开始,一汽-大众的奥迪生产线就完全按照奥迪的全球标准来打造。随着奥迪Q3的投产,一汽-大众引进了国内汽车企业中首条800吨钢铝混合开卷落料线。在焊接车间,首次引入了阿普拉斯焊和CMT冷金属过渡焊两大全球最先进的焊接工艺。

一汽-大众全数字化奥迪总装车间在刚性的生产线上实现了柔性生产,满足来自全国各地不同的订单要求。高程度的柔性化生产已将经销商的订单与零部件供应商、物流系统、生产线紧密连接在一起。

>>本地化营销

成就最亲切的奥迪

奥迪品牌在中国的销售从最初单一的“卖车”到如今形成一整套科学、系统的高档车营销模式,不仅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还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断创新的营销模式也为其他品牌在中国高档车市场开展营销提供了范本。

与其他豪华车一味地拔高品牌形象不同,一汽-大众奥迪采取的是言之有物的多元化营销手段,将汽车与体育、音乐、赛车等多元化的文化形式相结合。在此模式下,一汽-大众奥迪打造出奥迪艺术与设计大奖、奥迪音乐周、奥迪R8LMS杯、奥迪足球俱乐部杯、奥迪quattro高尔夫锦标赛等业界知名的跨界营销平台,使得奥迪品牌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进取是奥迪与生俱来的品牌基因

同时,进取精神也与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高度契合,这种核心价值观上的认同是其他品牌所不具备的。产品方面,强大产品组合展现奥迪丰富的品牌个性;服务当面,奥迪“卓·悦”服务将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和中国用户需求相结合,为中国用户打造“专业、尊贵、愉悦”的高档车服务体系。

2008年10月,一汽-大众奥迪在中国推出了“卓·悦”服务战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葛树文表示,奥迪的“悦”是能在用户的购买、使用过程当中真切感到身心的愉悦,“我们是要让他感受到开心、惊喜、愉悦以至于尊贵”。跟研发的紧贴市场化、生产的精益求精一致,奥迪的本土化营销也是如此有血有肉,底气十足。

从0到200万辆总是被追赶从未被超越

奥迪在华铸就传奇

7月25日,奥迪迎来了进入中国市场25周年,同时也迎来了奥迪在华累计销售200万辆这一佳绩。25年前,当一汽厂长耿昭杰和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哈恩博士签署中国第一个高档车技术转让协议时,中国的轿车年产量只有区区7.7万辆,每千人汽车拥有量仅为0.7辆……

25年后,奥迪在中国市场迎来了累计200万辆的销售成绩。25年间,中国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曾经的不及非洲最穷国家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到如今的全球汽车消费大国。事实证明,25年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已成一片蓝海。毋庸置疑,一汽-大众奥迪也已成为中国最成功的高档车品牌。一汽与奥迪共携进,共成长,努力发展,真诚回馈。

首个以国产挡进口的联姻

7月25日,奥迪即将迎来在中国销售的第200万辆,值得注意的是,这200万辆中,有170万辆是在中国生产。这意味着,奥迪在中国的发展一开始就与竞争对手打了差异牌。竞争对手的进入是以进口车为主,一汽与奥迪合作的起初就呈现出以“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的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一位见证了一汽与奥迪合作的老一汽人表示,对于一汽来说,80年代末开展对外合作的目的,一是要在产品制造、产品开发零部件国产化乃至营销等所有环节上尽可能多地实现本土化,制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轿车,承担起“挡住进口”的重任,节省在当时最为珍贵的外汇资源;二是要在合作中学习奥迪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自己的人才,积累自己的实力三是要为国内创造更多的产值、税收和就业机会。可以说,本土化是中方对外合作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引进战略中的核心目的。

实际上,奥迪从一开始就是以国产的方式进入中国的。1988年5月份,一汽与奥迪在长春签署“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这是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第一个标准的高档车技术转让协议。此后,奥迪100的生产在中国正式开启。
    数据显示,截至1997年底,十年间,累计生产了9.5万余辆奥迪100。在奥迪100基础上自主开发的红旗品牌轿车2.7万余辆,利税总和为总投资的10倍,不仅基本满足了国内高档公务用车的需要,挡住了部分进口,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同时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也为1991年开始的一汽大众15万辆轿车项目做出了贡献。

一汽与奥迪以奥迪100车型的生产为媒介搭上线后,此后生产的多款车型都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多个第一,这其中有奥迪对于技术的执着,“同一星球,同一奥迪,同一品质”的合作原则,让奥迪在中国投入的都是最新的技术。一汽则有更多的技巧,让奥迪得到其想要的同时,实现了最大化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构建最强本土零部件采购体系

目前一汽-大众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三地四厂”的全新布局,其中长春工厂是中国最成熟的高档车制造基地。近日,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拔地而起,这也将成为中国南方第一个高档轿车制造基地。在这两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高档车制造基地中,从冲压、焊接,到涂装、总装,均采用全球顶尖的技术和设备,这也成就了国产奥迪车型拥有全球一致的高档品质。
然而,奥迪在华一路凯歌的同时,其背后的努力艰辛也在步步随行。一位一汽-大众奥迪人士跟记者表述,奥迪入华起初就是从国产开始,中方始终坚持“全价值链本土化”发展模式,这一切并非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它曾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

产品要国产,从成本考虑,就得最大限度地实现零部件的国产化。对一个外来汽车品牌,尤其是外来高档车品牌来说,零部件国产化无疑是最大挑战。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水平之低,要达到德国标准的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了今天的想象。奥迪作为高档汽车品牌,因其零部件标准最高,导致国产化的难度更大,而且批量相对很小,国产化的成本相对也高。

据悉,在一汽-大众奥迪内部对于零部件有一个恐怖的三重认可标准,包括供应商的自检、一汽-大众的认可以及德国奥迪总部的认可。开发一个奥迪国产零部件的时候,一汽-大众奥迪首先将标准参数和原件提供给零部件企业,并由外协件工程师对从模具开发到提供样件的过程进行全程跟踪,对采集的信息进行研究,及时帮助供应商解决问题。最后只有通过了严格的认可程序,零部件供应商才能够进入一汽-大众奥迪的采购体系,最终成为合同供应商。

这个过程,可以用“痛苦”来形容。比如,按照奥迪的规定,一个零件不合格,就要用锤子把它凿出几个坑,彻底废掉。一开始中方不少人觉得很可惜,但奥迪绝不妥协。按一汽-大众总经理安铁成的说法,在一汽-大众内部,中德合资双方文化背景不同,利益诉求也有差异,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妥协,但在零部件采购和整车生产坚持奥迪标准的问题上没有丝毫的妥协,只有彻底的一致。一汽-大众能够成为国内最强大的高档车制造基地,共同的品质文化至为关键。

一汽-大众奥迪的本土化模式,带动了一大批高规格零部件厂商的发展与崛起,这无疑是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一剂良药。到2012年底,一汽-大众奥迪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总数已达到519家。另一方面,自第一家由一汽-大众奥迪培养的零部件供应商于2000年走出国门成为奥迪全球采购供应商后,至今已有60家本土供应商进入奥迪全球采购体系,参与全球零部件的竞争。

培养一流的汽车人才

如今,奥迪产品以材质的精良、做工的精湛著称,成为公认的高档车品质标杆。国产奥迪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最高标准的零部件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顶尖的制造工艺,卓越的生产管理流程和经验,以及一流的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

通过对一款高档车进行本土适应性开发,一汽-大众奥迪培养了一批国内顶尖的汽车技术人才。从1996年开始的奥迪A6(C5)加长开发,到奥迪A6L和A4L包括加长在内的本土适应性二次开发,再到奥迪A6L(C7)、Q3的中国专属装备开发,中方参与研发的人数和完成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由此,中方研发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底盘、动力系统匹配、电子电器、车身、内饰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国内顶尖的汽车研发人才。

在生产和管理层面,不管是车间主任还是一线工人,接触的都是奥迪全球最先进的管理和操作规程。每款新车型引进的同时一汽-大众奥迪都有几十甚至数百人的“TTA培训”名额,派员工到德国奥迪总部学习产品、生产、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人员从工人到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目前,这些人员都已经成为一汽-大众奥迪的业务骨干。

从分段分片的车位负责制到互为负责人的项目管理模式,从纵向单一的机械管理到部门横向的联合办公,相对于“天天只讲指标”的管理模式,全新的数字化人员管理更强调员工的创新与激情。25年积累到现在,如今一汽大众已具备独具一格的“中国式德国生产文化”。

奥迪全球最大市场在中国

每年贡献近三分之一销量

对于德国奥迪来说,奥迪入华的诉求是,确保国产奥迪的质量,提升品牌形象,尽可能提升销量,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也是奥迪的核心利益所在。

现在看来,奥迪中国市场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奥迪当初合作的预期。2010年奥迪在中国销售车型22.5588万辆,首次超越北美成为奥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奥迪全球董事会主席施泰德曾表态,中国是奥迪最重要的市场,此后,“中国是奥迪的第二故乡”就成为奥迪高层的口头禅。

回顾奥迪这些年销量上的突破,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总体上涨69.6%,达227万辆,奥迪品牌的总销量则达到57307辆(不含香港),2002年为34962辆,上涨63.9%,连续7年打破销售纪录。2007年,奥迪成为国内首个年销量超过1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总计销量10.0888辆。2010年10月30日,奥迪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第一个累计销售1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也就在这一年,中国成为奥迪全球第一大市场。

在中国成为奥迪全球市场销量和利润主要来源的同时,更多的中国化元素也开始进入奥迪全球市场。据了解,奥迪在本土化生产过程中打造的高质量本土零部件采购企业已有部分进入了奥迪的全球采购体系。去年,奥迪亚洲研发中心在北京成立,这意味着更多的中国元素将渗入到奥迪全球的DNA。

根据奥迪全球董事会主席施泰德的规划,到2020年,奥迪全球的销量要超过200万辆,成为豪华车市场的NO.1。在中国市场,在ABC的豪华车阵营中,奥迪是绝对领先的第一。25年在华积累,未来,中国市场将在奥迪全球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

营口华盛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4s

查看详情>>
主营: 一汽奥迪 奥迪(进口) 业务: 新车
电话: 4008-112233转2573  地址: 营口站前区渤海大街东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