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车型都能买到的原因 就是高昂的3C认证费用
“小批量”名词解释:为保证贸易需求,国家对确因特殊用途或特殊原因而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小批量用于生产和生活消费的进口产品可以按照《免于强制性产品认证的特殊用途进口产品检测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因其对申请数量有严格限制,因此又称“小批量”,其中以汽车类产品最为常见。
按小批量程序进口的车辆,国家级的汽车检测中心(中国一共有三家,天津中心,上海中心,重庆中心)会向进口商出具车辆小批量检测报告,该报告一车一份,等同于中规车辆的“一致性证书”,全国的车管所均可以挂牌。
在清关的过程中,车辆是以“张三”的名义申请进口的,严格来说,车子只能是“张三”使用。但是由于车放行后,商检局和海关不会去核查,所以,商家也就当做商品车,销售给其它客户。
因为小批量对进口数量有限制,一次最多进口20个,那么对于经销商来说张三家进20个,李四家又进20个,一下有几家就好多了。还有一些经销商,带着一堆经销商的资质去海外集中订货。比如四家经销商过去,有可能是带着带十个,或者更多的资质。小批量比小3C认证能节省很多的成本,但是不足之处是对进口的数量有一定限制。“大贸车”经销商一般都是打小批量与小3C的“组合拳”,目前来看,还是“小3C”进口手续居多。
“小3C”:非官方渠道经销商的“CCC认证”
所谓的“小3C”这一类车型指非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发起的认证或非境外生产企业授权总经销商发起的3C认证。是特指非中规车进口的方式之一。
还是复习下上文提到过的“办法”相关规定,2005年4月1日起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中规定,境外汽车生产企业在境内销售汽车,须授权境内企业或按国家有关规定在境内设立企业作为其汽车总经销商,由总经销商全权负责该汽车品牌的所有车辆进口事宜。
于是从2005年4月开始,国内没有获得汽车厂家品牌授权的进口车贸易公司全部退出市场,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都把品牌授权给了独资或者绝对控股的销售公司,这些进口汽车总经销商全盘掌控了进口车货源以及定价权。
为了绕开《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口汽车,而产生了“小3C”模式
按小3C程序进口的车辆,非官方的经销商会提出申请“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认证”(即“CCC认证)。上文我们提到过,申请3C认证的的7项费用约为几十万元。碰撞试验,单一个车型就要报废4辆车,其中3辆用于碰撞,1辆用于解体(按照目前市场售价为36万元左右的中东版普拉多2700来说,四辆报废车的价值就高达150万左右)。47项检测合格后,国家级的质量认证机构会向进口商出具强制性认证产品质量认证证书。
相关解释:以宝马为例,原来A公司、B公司、C公司、D公司等多家家汽车进口商都能从国外的宝马厂商拿货。《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出台后,A公司成了授权总经销商,宝马进入中国市场的正常销售车型,必须全部由A公司来进口,其余的公司必须通过总经销商也就是A公司进车才行。如此一来,原来从事进口车贸易的B公司、C公司、D公司等进口商一下变成了无生意可做!
而面对经营多年的业务,很多经销商又不甘心。B公司、C公司、D公司等进口商想绕过A公司直接从国外拿车,面临的难题是,它们可以从国外市场采购到车,却无法进口得到境外汽车生产企业的授权,没有授权则无法进口,即使进到国内海关也不会放行B/C/D公司等进口商也不甘心:你不给我授权,我自己给自己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