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没有苹果命,得了苹果病?
从三年交付一款车到一年三款车,理想汽车开启了“暴兵”模式。
今年6月下旬,理想汽车刚刚上市了理想L9,短短三个月后,又一口气带来了两款新车,分别是理想L8和理想L7。
然而密集的新品发布,并没有为理想汽车带来预期般一片倒的叫好,先是与理想ONE粗暴切割引发车主维权,后又有三车由于套娃式设计被喷,不禁让人猜想,一手打造了“奶爸神车”的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是江郎才尽了吗?
01
理想重新定义“套娃”
相较理想ONE的高度评价,最新发布的三款车却因为套娃式设计褒贬不一。
如果说大众的“套娃”只是外观相似,那么理想的“套娃”就更上一层楼,不仅共用一张脸,就连配置思路也基本一样。
为方便消费者理解,李想曾用房子来比喻自家的产品矩阵,其中理想L9是180平米大三居,理想L8是120平米三居,理想L7是120平米大两居,理想L6是90平米的两居。
可以看到,这四款车型主要区别体现在空间尺寸上,在外观和内饰设计上,三款车型几乎没有区别。
除了还没有发布的理想L6,其余三款车均已正式发售,从公开信息来看,的确有非常高的相似度。
作为理想ONE的替代车型,中大型六座理想L8和中大型五座理想L7轴距、宽度完全一致,高度和长度差别不大,最大的区别应该是价格和座椅,两车均推出Max和Pro两个版本,价格方面,同版本下的理想L7要比理想L8便宜2万元。另外一个是六座,一个是五座。
配置更是复制粘贴的程度,比如都标配了采用自研智能空气悬架控制系统的理想魔毯空气悬架,同时智能辅助驾驶、屏幕组合、车机系统和标准配置也采用了相同的配置方案。
再来看全尺寸六座SUV理想L9,作为家族的旗舰车型,与其他两款车型的区别也不大。
首先,三款车型的动力组合和数据完全一致,都搭载1.5T涡轮增压发动机+前后双电机的动力组合,最大功率均为330千瓦,最大扭矩620牛米车身尺寸方面,理想L8相较理想L9,长度短了13厘米,轴距减少了10厘米,宽度变化不大,高度保持一致。
在功能性配置上,除了冰箱、4D 座椅、二排右侧的小桌板以外,两款车也几乎保持一致,仅仅在智能座舱、驾驶辅助硬件上进行了区分,具体到使用体验会有细微差别。比如由于电池包更大,理想L9 的百公里加速成绩为 5.3s,理想L8 为 5.5s;前两排座椅按摩方式和车机屏幕也不同,理想L9采用的是十点按摩和OLED屏幕,理想L8采用的是腰部按摩和LCD屏幕。
不仅看起来像,就连使用体验差别也不大,如此之高的相似度,难免会给人一种没有诚意的感觉。
02
李想:苹果的忠实信徒
不过,对于自家的产品思路,李想有自己的一套解释。
除了房子,他还用手机来比喻,从理想L9到理想L6,依次对应iPhone15 Ultra、iPhone15 Pro、iPhone15 Plus、iPhone15 。
和传统车企的产品思路不同,李想在设计产品时,非常喜欢借鉴苹果手机的做法。作为苹果的忠实信徒,李想从不掩饰自己的崇拜,曾不止一次强调,理想汽车要达到苹果的水准。
“任何一个做产品的人都会去研究苹果,都希望自己能够把产品做得能够跟苹果一样,但是我很少看到一个企业能把苹果到底在做什么真正研究清楚。”
从理想ONE时期,李想就开始“模仿”苹果,“一个配置”的策略和早期iPhone只有一款机型完全类似。这次L系列的产品策略,也是借鉴的苹果。
和传统车企五花八门的配置不一样,李想试图简化用户购车时的考虑因素,只需要考虑尺寸和座椅布局上的区别,大部分高级配置都是标配,比如空气悬架、CDC 避震器、真皮内饰等。
这和苹果手机是一个道理,比如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 MAX,只是大杯和超大杯的区别,核心配置、屏幕素质、影像实力都一模一样,差异主要集中在机身与屏幕尺寸、续航、重量以及价格方面。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用规模来降低成本,虽然产品售价要高一些,但实际上性价比是有提升的。
以理想L9的音响系统为例,功放最大功率高达2160W,采用杜比全景声技术,这个配置放在传统豪华品牌上至少要花五、六万元选装,但理想汽车是标配。
实际上音响系统本身的物料成本并没有太大差别,差异在于豪华品牌选装模式下,在中国市场一年的选装量只有几百套,还是在不同车上,每个车都要匹配不同的研发费用,这种商业模式注定分摊下来的成本就不低了,至少上万元。而理想汽车是将这个配置标配到每一辆车上,按一年卖15万L9来算,每个车的分摊成本可能只有100-200块钱。
看上去很有道理,问题是理想汽车能复制苹果的成功吗?
答案是很难。
汽车毕竟并不是手机,首先理想汽车所定位的高端奶爸车市场份额有限,其次L系三款车的定价和定位太过接近,造成内耗。
从价格来看,理想L8 Pro和Max的价格分别为35.98万元和39.98万元,理想L7则为33.98万元和37.98万元,理想L9的价格为45.98万,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前提下,价格还没拉开足够的差距。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虽然理想L9首月交付破万,但理想ONE销量自8月后开始出现断崖式下滑,虽然有停产的影响,但也有目标用户难以分流的原因。
对于超过30万的车型而言,这一区间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不高,更愿意为服务和体验买单。
按照这个趋势,届时理想L9与即将交付的理想L8、L7之间的内耗和分流只会更严重。
03
理想难以成为下一个苹果
即使学会了苹果的产品思路,理想汽车也很难成为下一个苹果。
作为全球最伟大、市值第一的科技公司,苹果之所以成功的秘诀并不神秘。
表面来看是产品,是一代又一代让人排队抢购的苹果手机,是永远引领潮流的极致设计。
但更深层次是苹果本身的技术积累和生态建设,再加上长期的品牌建设,才构建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护城河。
而且苹果的伟大在于它拥有一个传奇的创始人,苹果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智能手机的发起人和先行者,一个超高的起点也是后人难以追赶的重要原因。
目前从任何一个纬度来看,理想都难以与苹果相匹敌。
理想汽车过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李想本人前期对市场和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在新能源汽车激烈的竞争中,以“奶爸车”的差异化定位杀出重围。
然而筹谋已久的L系列并没有延续理想ONE的气势,除了套娃式设计被质疑外,理想L9继空悬断裂之后又出现失去转向助力,频发质量问题,再给这款车的未来蒙上一层阴影。
更致命的是,理想汽车并没有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其研发投入在“蔚小理”三家中一直都是最低的。
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年,理想三年累计研发费用为30.63亿元,蔚来为109.15亿元,是理想的3.56倍;小鹏为48.47亿元,是理想的1.59倍。
技术储备方面,理想目前代表的增程式技术方案难度并不高,尽管按照李想的话来说,这是能满足当前用户的技术方案,但单从技术角度来说,比起很多传统自主车企所采用的深度混动方案,更为简单和落后也是事实。
这意味着理想对于自己带火的增程式赛道没有垄断力,任何一个成熟的车企都有能力跟进,其定位其他车企也可以模仿。
目前,东风岚图、赛力斯问界、自由家等品牌都已开始采用增程式技术,尤其背靠科技巨头华为的问界M7,几乎是完全对标理想ONE,成为理想最大的竞争对手。
也许是意识到潜在的危机,2021年后,理想开始加大研发投入,达到32.86亿元,但同期在“蔚小理”三家中依然最少。
此前,理想向外界公开解读了核心技术,其全栈自研包括增程电动 2.0 系统(自研 1.5T 增程器、自研五合一电驱)、全面布局 800V 高压平台(功率芯片、功率模块、电控、电机、传动系统)、理想魔毯空气悬架等,但这些技术相比较蔚来的换电、小鹏的智能驾驶、华为的车机系统等,都没有形成太高的竞争壁垒。
而且电动化也才刚刚起步,据悉理想也正在研发两个高压纯电动车平台——Whale和Shark,并计划从2023年起,每年至少推出两款高压纯电动车型。但新能源主流车企已经从电动化的上半场,开始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比拼,理想的速度已经落后了。
同时随着研发投入和产品规模的扩大,过去“单车打天下”时代引以为傲的运转效率优势也会逐渐减弱,这家擅长于控制成本的新造车公司,已经出现了亏损幅度扩大的趋势。据理想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经营亏损达到9.785亿元,同比扩大82.6%,创上市以来新高。
新车前景不被看好、技术储备不雄厚、亏损幅度扩大......种种迹象表明,通过模仿产品思路只学到了苹果皮毛的理想,成为不了下一个苹果。
-
18.59万起
-
16.98万起
-
12.59万起
-
60.98万起
-
94.8万起
-
24.98万起
-
79.99万起
-
13.98万起
-
16.18万起
-
0万起
-
0万起
-
2. 英菲尼迪QX60(进口)
参数配置 车型图片0万起
-
5.99万起
-
6.19万起
-
6.39万起
-
4.99万起
-
7.49万起
-
7.99万起
-
6.19万起
-
5.99万起
-
16.98万起
-
12.59万起
-
13.98万起
-
16.18万起
-
9.89万起
-
12.28万起
-
17.99万起
-
13.98万起
-
16.98万起
-
10.48万起
-
18.59万起
-
16.98万起
-
24.98万起
-
22.38万起
-
17.99万起
-
29.98万起
-
13.98万起
-
16.98万起
-
28.89万起
-
23.88万起
-
53.38万起
-
44.99万起
-
45.98万起
-
40.5万起
-
52.99万起
-
46.69万起
-
47.2万起
-
31.88万起
-
38.98万起
-
33.38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