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这个世界?从UNI-K测试失利看中国豪车之路
这几天,人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句话简单而直接地描绘出中国这些年取得的非凡成就、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地位的提升。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自然非常自豪。然而,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人,我认为这句话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却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这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确发展迅猛、中国一举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而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下,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任重道远”、“尚需时日”这类词语在中国汽车行业的报道中被使用频率越来越低。取而代之的,则是“弯道超车”、“全球领先”之类的表述。一夜之间,中国汽车行业似乎真的强大起来了,好像我们并不需要平视他人,应该俯视和碾压才对。然而,真实情况的确如此吗?
最近,长安汽车刚刚推出的UNI-K在接受汽车之家测试时的低劣表现却算得上是一盆冷水,能帮我们这个浮躁的行业退退烧,也让我们看清楚与世界顶级水平的差距。
其实,汽车之家对于UNI-K进行的测试很常规——就是加速、刹车、绕桩和变线——这几乎是每个有一点规模和能力的垂直媒体都会做的。虽然看似简单,但其实却涉及到了车辆的动力、底盘、操控、电子设备等各个方面,基本上能看到被测车型的极限能力。
在这次测试中,UNI-K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在紧急制动的过程中,后轴出现弹跳现象,两个后轮居然短暂地同时离地,这真得让人非常意外。紧急变线的测试项目也令人紧张,车辆在通过B区时,也出现了内测前后轮同时离地的情况。
从评测现场的视频来看,测试车手操作流程及场地设置均无问题,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还是车辆自身调校不佳造成的。
UNI-K是一辆中型SUV,车身尺寸为4865 /1948/1700毫米,轴距则达到了2890毫米,整备质量达到1.9吨,体型比较大,因此在底盘调校方面是特别需要一些功力的。因为这一级别的SUV既需要照顾到乘坐舒适性,又要特别注意操控稳定性。简单来说,在UNI-K这样一款大车上,底盘悬挂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软。
然而,从视频上来看,UNI-K的悬挂调校显然是不合格的。在紧急变线的测试中,A区进入B区时,外侧前悬挂压缩非常厉害,基本上抗不住车身的负载转移,于是内侧后轮便离地了。即将驶出B区时,由于弹簧与减震器之间的匹配不佳,出现了车身弹跳的现象,内侧两轮同时离地。
此时,由于内侧两个车轮完全没有抓地力,ESP等电子辅助设备可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只能加大外侧前轮的刹车力度,最终反而使车身姿态更加恶化。
全力刹车的时候,底盘稳定性的问题同样存在,车身姿态出现了严重的栽头现象,甚至两个后轮同时离地,这在近年来的测试中相当罕见。回想在我从事汽车媒体近20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其实在UNI-K上发生的这些问题,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在动力总成、底盘调校等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必须肯定这些年来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所取得的进步,而且也必须承认中国品牌对于中国汽车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却也有着明显的缺失。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新潮的外观、时髦的内饰、宽大的空间、丰富的配置再加上优惠的价格似乎就是一辆汽车的全部,所以动力总成、底盘调校这些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似乎都显得并那么不重要,车企在这方面下功夫有些出力不讨好。这就好比盖房子,相比得房率、朝向、楼层等因素,几乎没有人会去关注地基牢固程度、钢筋水泥标号等这些问题。
然而,恰恰是这些被忽视的因素决定了一栋建筑能否经得起风雨、也决定了一辆车能否带来更优秀的驾乘体验。
一辆汽车必须要先解决安全、稳定地行驶上路的基本问题,这就是盖楼首先要打好地基的问题。那些舒适性、便利性的配置都是附加在这个基本要素上面的增值项目。反观当前的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做出来的车型一个比一个酷、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显得高级,相反在动力系统、尤其是底盘调校方面反而说得不怎么多。
或许你会说,这种做法是满足用户需求,又有什么不好?但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作为一个努力向上的品牌,是需要首先解决好基础问题的。否则,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车身失控造成巨大损失,该由谁来负责?一个连安全都保证不了的汽车企业,怎么能算一个成功的企业?又怎么可能实现品牌向上?
不可否认的是,底盘调校这门技术,其话语权现在仍旧主要由欧洲把持。这其中既包括那些大的车企、又包括很多大型配件商和外包服务商。这和欧洲由来已久的赛车历史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正是在赛场上多年的拼杀,才积累和培养了一批有着丰富底盘调校知识与技能的团队。与此同时,欧洲车企也非常愿意在这个层面投入人力物力。例如宝马,为了获得同级最佳的转向手感,在转向系统方面投入的研发费用多得惊人。
与操控稳定性紧密相关的电子辅助设备,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底层的工作逻辑是重中之重。电子设备何时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这种介入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的研发磨合才能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风格的。例如,有些豪华品牌在电子设备的设置标定原则就是宁可发生正面碰撞,也要尽力避免侧翻。这种原则一定是品牌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最优结果,也是最能体现出品牌主张的。
无论是底盘调校、还是电子设备,都是一辆车的一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单独拿出来都只是一堆零件而已。可是但它们被组合、连接在一起,却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有的温和、有的暴躁;有的恬淡、有的浓烈;有的低调、有的夸张;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则拒人千里……也正是这种不同的表现才赋予车辆以灵魂,而这灵魂恰恰是衡量一个品牌高端与否的重要标志。
人们总说,相比一副美丽的外表,有趣的灵魂才更有魅力。对人是这样,对车也是如此。所以,仅仅只有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而没有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想要成长为一个高端的豪华品牌,真的很难。
如何赋予车辆独特的性格、进而塑造出独特的品牌特征,在这个问题上,中国还没有哪家本土汽车企业真正成功过。因此,就自然谈不上平视这个世界。必须要承认的是,以整体的眼光来看,中国汽车行业并没有完全领先,在很多细分领域仍旧需要仰望世界最高水平。只有当我们把所有短板补齐之后,我们才能真正平视全球汽车行业。到那个时候,诞生出根植于中国市场的本土豪华品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注:文中测试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
18.59万起
-
16.98万起
-
12.59万起
-
60.98万起
-
94.8万起
-
24.98万起
-
79.99万起
-
13.98万起
-
15.98万起
-
0万起
-
0万起
-
2. 英菲尼迪QX60(进口)
参数配置 车型图片0万起
-
5.99万起
-
6.19万起
-
6.39万起
-
4.99万起
-
7.49万起
-
7.99万起
-
6.19万起
-
5.99万起
-
16.98万起
-
12.59万起
-
13.98万起
-
15.98万起
-
9.89万起
-
12.28万起
-
17.99万起
-
13.98万起
-
16.98万起
-
10.48万起
-
18.59万起
-
16.98万起
-
24.98万起
-
22.38万起
-
17.99万起
-
29.98万起
-
13.98万起
-
16.98万起
-
28.89万起
-
23.88万起
-
53.38万起
-
44.99万起
-
45.98万起
-
40.5万起
-
52.99万起
-
46.69万起
-
47.2万起
-
31.88万起
-
38.98万起
-
33.38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