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行无忌 谁让排放不达标车上了路?
雾霾天气谁之过?这个最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讨论的话题虽争议不少,但无论结论怎样变化,机动车都与“造霾主力”脱不了干系。
我国在机动车污染治理方面,以提高新车排放标准为主,同时在重点地区辅以高排放车辆限行措施。例如,2016年11月21日,最新修订的《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发布,京津冀统一预警分级,北京发布空气重污染橙色及红色预警时,国一、国二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全市禁行。
更为持久的方式则是提升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就在这场雾霾之下,机动车新车排放标准也加紧了升级步伐——2016年12月23日,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简称“国六”)。也就是说,在国五排放标准正式全面实施(2017年1月1日)之前,就发布了下一阶段排放标准(国六)。同时,国六标准中提出的机动车排放限值,在国六a阶段已经严于国内一直追赶的欧洲第六阶段排放标准限值水平。可以说,国六排放标准之严堪称“世界之最”。
的确,加严新车排放标准,有利于节能减排。但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个事实:新车进入市场后短期内较难成为主力在用车,最近几年乃至多年来,机动车污染重灾区仍集中于在用车。
然而,恰恰在用车污染治理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目前对在用车的污染治理仍然存在不少弊端,让很多不达标的在用车成为漏网之鱼,这些在路上畅行的不达标车成为机动车造霾的罪魁祸首。”这是《中国汽车报》记者在多个场合、行业多种论坛上听到的共同的声音。
什么是排放不达标汽车?按照国家在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换算,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每公里排放超过16.5克即为不达标汽车。
是谁让排放不达标汽车上了路?答案是机动车尾气检测“放水”。《中国汽车报》记者经过近一个月的实地走访了解到,在机动车尾气检测领域存在一条灰色产业链,这个链条为原本就严重的空气污染持续做着“贡献”。“不达标车主采用各种‘手段’顺利通过车辆检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最为严重。”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灰色产业链最前端
“车虫”助高排放车轻松过关
2016年12月中旬,重度空气污染的北京街头,来往车辆依旧穿梭不止。
当记者来到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机动车检测厂时,发现前几年在检测厂门外举着“代办验车”牌子的“车虫”(代办验车人员)已经消失不见了,但在办事大厅里,那些熟悉的面孔依然熟练地干着和几年前相同的事情:手里同时拿着几辆正待年检车辆的手续凭证,穿梭于人群之中,为车主行着“方便”之事。
一位曾与记者打过交道的“车虫”对记者说:“还不是因为你们媒体总曝光,现在这行(代办验车)不敢明着来了。”
在检测厂“请勿相信‘车虫’谎言”的提示牌前,他告诉记者,代办验车这个行业不论在哪座城市、哪个检测厂,都已经不如前些年赚得多了。他们以前也曾“辉煌”过,和他一样在这家检测厂“工作”的同行曾经有十几人,但由于现在很多车辆实行6年免检,部分车辆还可享受两年一检的政策,所以他们的生意受到了影响,现在仅剩5个人仍在一线“坚守岗位”。另外,检测厂的客源较几年前也相对少了很多,因为检测标准不像以前卡得那么严,所以来找“车虫”代办验车的客源就更不如前。“现在找我们的很多是时间不充裕的客户,这行也不好干了。”他说。
事实上,“车虫”所谓的“不好干了”,主要是年检过程中不容易通过的项目少了,难以向车主开口要高价。当记者询问尾气不达标车辆好不好“办”时,对方立刻警觉起来:“我们现在主要是为方便客户,节省客户时间。至于尾气环检部分,具体情况你自己上网查查。”
原以为机动车尾气不正规检测现象也随着“车虫”口中的“不好干了”而大为减少,但依照“车虫”给出的“上网查查”的提示,记者查证后发现,机动车尾气非正规检测现象非但没减少,反而形成了更为庞大的网络。记者用手机在百度搜索“北京代办验车”关键词,一共搜到约144万条相关结果,其中排在搜索页前5名的代办机构,右下角还打着广告标识。
从现实世界走向虚拟空间,从明处转到暗处,这是一条新的产业链。记者随机点开一个网页,按提示拨通了该公司电话,令人意外的是这家公司显得十分正规,有专职客服人员接听电话,答疑解问。当记者问是否能帮助尾气不合格车辆通过检测时,客服人员表示,只要是尚未在其他检测厂进行过环检的,他们都可以帮检,不过需要到北京顺义区一家指定检测厂进行检测,保证一次就可以通过,并且不需要对车辆进行任何维修。当记者询问价格时,该客服人员表示,目前收费都是市场统一价,在验车费用基础上再加200元服务费。除了车辆状态实在特殊以外,基本都可以通过。
记者随后拨通了多个搜索结果中的代办电话,得到的答案均是“保证一次通过”,服务费也都在200~300元不等。而各个代办公司所指定的验车机构,基本覆盖了北京市六环以内的8家检测厂。
除北京以外,这种靠代办服务通过机动车环保检测的事情,在全国也随处可见。记者将搜索关键词中的“北京”替换成其他城市,依然可以搜索出大量“车虫”电话。
灰色产业链核心区:
检测厂与“车虫”内外勾结
曾在山东某汽车检测厂管理层任职的王盛(化名)向《中国汽车报》记者透露,“车虫”不是谁都能干的,大多数人都与检测厂内部人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内部人员的‘关照’怎么可能让不合格的车辆变合格?”
王盛告诉记者,自从2015年9月12日山东多家汽车检测厂被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违规操作,与“车虫”勾结低价交易环保合格标志以来,山东省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严厉打击此类行为。如在各条环保检测线增设了视频监控,实时上传画面至济南市环保局监控中心;严格考核各检测厂环保检测通过率,发现异常数据需向主管部门作出合理解释等。无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令人意外的是,违法违规操作行为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转到了“地下”,且环保合格的交易价格甚至变得更加廉价。
记者在济南调查时,一位济南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现在验车年检甚至根本不用找“车虫”代办,保险公司业务员就把这些事情办了,连过去给“车虫”的“好处”都免了。“只要在该保险经理那儿上保险,他就能帮你把事情办好。”
为何机动车尾气非法检测如此猖獗?王盛的解释很能说明问题。2014年5月16日,公安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政府部门不准经办检验机构等企业的规定,各地质量监督部门不再通过检验机构规划设置来控制检验机构的数量和布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工作进度。正是因为此项政策,导致各地机动车检测机构数量出现“井喷”式增长。同时该政策还提出机动车新车6年免检的便民措施,导致检测厂客源下降。机动车检测厂家数量增加,车源数量没变甚至减少的情况下,检测厂之间的竞争加剧,非正规检测也就成了他们所说的“无奈之举”。
“一家检测机构的占地、厂房、设备、人员等投资巨大,资金成本非常高。而每辆车的年检收费一年仅为几百元,收回成本的速度完全取决于来年检客源的数量,否则将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肯定是投资方不愿看到的。”王盛说,因此,具有集客能力的“车虫”就演变成了检测厂业务经理的角色,甚至有些检测厂直接给“车虫”开出优惠条件,只要他们介绍3辆车来年检,就可免掉其中1辆车的费用,如此一来,“车虫”的集客方式也从街头拉客转变为捆绑销售的模式。在检测厂的默许甚至助推之下,机动车尾气非正规检测愈演愈烈。
灰色产业链加持者:
检测设备成“包通过”神器
为了摸清这条灰色产业链的底,记者决定在北京和济南实地探一探“车虫”的神通。
2016年12月16日,北京。记者跟随一位已经联系好机动车尾气检测代办公司的车主,来到顺义区的一家检测厂。据这位车主介绍,他这辆国三排放标准的微型面包车,已经跑了7年共18万公里,2015年就是找这家代办公司才通过检测的,直接交了200元服务费。“希望能快点办完,多花200元钱比修车便宜。”车主说着,车便开到了事先约好的顺义区南法信交接地点,“车虫”检查了车主带来的车辆手续是否齐全后,要求车主直接将车开到检测线前排队,自己则带上车辆手续凭证,开始熟悉的工作流程。由于检测厂要求只准车主一人驾车进入检测线,记者只能在休息室等待,2个多小时后,车主果然拿着合格标识将车开出了检测厂。
而在济南市市中区二环南路“X岳”检测厂,还未进入厂区记者已经感受到浓浓的不正规“气息”,代办车辆年检、检修尾气的小广告牌公然立于检测厂门外显眼的位置。
跟随一辆双排气管的东风悦达起亚狮跑来到环保检测线上,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在对这辆车进行检测时,只将一根尾气探针插入其中一个排气管,就开始了检测工作。根据检测人员操作规范,这种行为已经属于违规操作。当时,现场有视频监控进行实时拍摄。记者有些不解地问车主,这样做就不怕被济南市环保局“抓现行”吗?车主戏谑道:“在环保大厅,一个摄像头对应一块屏幕,那里不知有多少块类似的屏幕,谁能看得过来?”
行业专家姚圣卓,曾受邀参与山东省汽车环保检测专项检查。他对记者说,上述这种明目张胆的做法现在已经很少见,如今作弊手段已经“升级”到外人根本看不出来的“水平”,即通过调试检测设备的软件直接生成假数据,无论车辆排放状况如何,都能出具想要的数值报告。“甚至在我们的一次检查中,某检测厂的检测设备软件上公然写着‘是否出具假数据’的字样。”姚圣卓说。
这一点,记者在与王盛的交谈中也得到证实。据他透露,为了避免一次检测通过的概率过高而被约谈,检测厂在年检收费上也暗藏玄机。通常的做法是,初检正常收费则复检免费,相对应的,初检时若高排放车不能通过,则在复检时通过设备软件更改数据,为高排放车辆放行。
看了狮跑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