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环保这件事,豪车都是认真的!
刚刚结束不久的今年全国“两会”最大的热点之一,无疑要算“碳达峰”和“碳中和”了。 “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指出,要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这是“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也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入其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汽车电动化成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重要一环。不仅仅是中国,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经济体都推出了汽车节能减排的时间表。为了应对这样的重大变革,各个主流汽车企业早已推出电动化战略。
在汽车生产制造及使用的过程中,豪华车对环境的污染通常会更加严重。所以,豪华车的节能减排,直至零排放就变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不妨再次回顾一下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路线图。
奔驰
节点:2030年
目标:碳排放归零
截止2030年,奔驰的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型将占其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届时传统内燃机车型的数量将减少70%。到2039年,奔驰将停止销售传统内燃机乘用车,届时旗下所有乘用车将实现碳中和(碳排放量为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奔驰将加快EQ系列纯电动车的推进节奏,扩大纯电动车的市场占有。在中国市场要加快国产化进程以降低成本与价格,打开国内纯电动化的道路。
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奔驰即将推出大型纯电动车型平台EVA,并且发布4款纯新电动车产品。EQS会是这个平台的首款车型,将于2021年上市。从目前的资料来看这款车WLTP的续航里程将超过700公里。接下来,EVA平台将推出EQE、EQE SUV和EQS SUV这三款车型。
最快到2024年,奔驰将推出第二个全新的电动车平台——MMA模块化平台,该平台将主攻紧凑级与中型车的研发工作,以进一步完善电动车产品序列。纯电动C级轿车也将在此平台上诞生。
宝马
节点:2030年
目标:单车生产碳排放降低1/3
宝马集团已将电动汽车定位为重要的增长战略,并宣布了将纯电车型销量翻番的计划。宝马的新能源目标是,到2023年新能源车的全球销售占比超过20%,到2030年累计销售新能源车700万辆。目前,宝马在全球市场上共有13种电动车型(包括纯电和插混),其中以插混车型为主。到2023年,宝马将提供25款新能源车,其中一半以上是纯电车型。关于纯电车型,宝马还设定了到2021年“将销量增加50%或更多”的目标。
目前,宝马集团的BEV包括配备了增程器的i3,以及2020年在中国、欧洲等地推出的iX3和MINI Cooper SE。2021年,iX和i4将投入生产。
在碳排放方面,宝马的目标是以2019年作为基数,到2030年在自家工厂单车生产排放降低80%,供应商层面能够降低20%。结合自家工厂、供应商和用车过程中的减排举措,宝马希望实现2030年单车排放将比2019年综合计算总数减少33%。
奥迪
节点:2025年
目标:生产零排放
为了早日实现大众集团2050年整个公司碳中和的愿景,奥迪已启动包括制造与物流环节在内的降低碳足迹的零排放计划(Mission:Zero)。这个计划将保证2025年前实现奥迪旗下生产基地全面达成该目标。
根据最新规划,截至2025年,奥迪将推出30款电动车型,其中20款为纯电车型。奥迪现已经明确有MLB evo、MEB、J1、PPE四大纯电动平台,J1和PPE两个平台与保时捷共享,这四大平台将帮助奥迪实现从入门到豪华、再到高性能的全线产品矩阵。
在中国市场,奥迪也正积极推动电气化战略的全面落地。目前已经可以确认的是,e-tron的国产版本将在2020年国产。未来随着MEB平台和PPE平台上的产品逐步问世,将会有更多电动车型国产,例如将于2021年问世的Q4 e-tron。根据计划,到2025年,奥迪在中国的销量中新能源产品的占比将达到三分之一。此外,在混合动力车型领域,专属中国市场的国产奥迪A6L TFSI e插电混动车型也将很快上市,而奥迪A3、奥迪Q3、奥迪Q5的混动产品,也会逐步国产。
捷豹路虎
节点:2039年
目标:碳排放归零
捷豹路虎刚刚发布了“重塑未来”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目标是到2039年,捷豹路虎达成净零碳排放的目标!该战略将让捷豹路虎转型成一个电动化优先的企业。今后所有捷豹路虎的车型都将逐步搭载电动化技术。10年后,预计60%的路虎产品都将实现零尾气排放,而捷豹品牌则将是100%的纯电动化品牌。
对于路虎品牌来说,未来5年将迎来6款纯电动车型。在揽胜、发现和卫士三大家族的组合之下,路虎品牌也将继续聚焦在全地形SUV车型的研发上。首款路虎纯电动车型将于2024年面世。
捷豹品牌也将全面升级为一个电动化豪华品牌。突破重点将放在设计和新技术这两个层面。
目前在技术层面已经明确的是,路虎品牌将采用MLA豪华电动化架构和EMA豪华电动模块架构。全新的MLA架构在初始阶段可以兼容电气化内燃机系统,今后将支持纯电动车型。EMA豪华电动模块架构也将兼容电气化内燃机系统。这意味着路虎的车型未来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内燃机的存在。
沃尔沃
节点:2030年
目标:全面电动化
沃尔沃新近发布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并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其余为混动车型;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2040年力求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所有纯电车型将只在线上进行销售。
电动化转型是沃尔沃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消费者对于纯电车型需求的与日俱增,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普及,沃尔沃提出了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的目标。未来,沃尔沃的纯电车型将逐步取代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所有搭载内燃发动机的车型。
在中国市场,沃尔沃已经实现了全部车系都拥有电气化车型的目标。如今已经形成了包含纯电、插混以及轻混等车型在内的电气化产品布局。2020年,90车系已经实现全面电气化。
此外,2020年,沃尔沃成都制造基地在整个生产和运营环节已实现100%可再生电能的使用,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电能碳中和的汽车制造基地。此后,沃尔沃汽车又启动了“2021 绿电成都”计划,号召供应商不断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推进区域供应商争取在2021年实现100%可再生电能使用。
凯迪拉克
节点:2030年
目标:全面电动化
凯迪拉克已经官宣,旗下车型预计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与此同时,凯迪拉克电动车型将不再使用现有的命名体系,而是采用全新的命名规则。
未来十年内,凯迪拉克还将会有一次针对现有的燃油车型的更新,随后会将重点放在电动车型上。去年8月,凯迪拉克已经推出旗下首款纯电SUV车型Lyriq,这款车将在底特律的汉姆特拉克工厂进行生产组装,并于2022年开始投入量产。今年7、8月份,凯迪拉克还将推出旗舰轿车Celestiq。这两款车都是基于通用BEV3电动平台打造,安装Ultium电池组。
此外,汉姆特拉克工厂预计将在2023年下半年投产凯迪拉克大型电动SUV,这也是该工厂计划斥资30亿美元进行改建的目的之一。这款类似凯雷德的电动大型SUV还是会同时提供燃油版车型,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雷克萨斯
节点:2025年
目标:全面电气化
雷克萨斯在新能源方面的战略目标是,在2025年左右,雷克萨斯产品系列中的每种车型都要提供电气化版本。根据雷克萨斯乃至整个丰田对于电动汽车的定义,所有拥有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的车辆,都应被称为电动汽车。基于此,雷克萨斯的新能源战略应该被成为电气化战略才更为准确。
雷克萨斯表示,希望能够根据不同地区和市场的能源结构以及当地政府政策的要求,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电动汽车,来满足各地区的差异化需求。这意味着,雷克萨斯的电气化战略会以混动作为技术核心,在此基础之上,推动包括纯电、插混以及燃料电池等各种电气化车型的研发。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雷克萨斯会在产品线中推出一定数量的纯电车型,但是,混动车型仍然是主流。
当然,雷克萨斯已经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量产车UX,并投放到欧洲和中国等市场。对于未来的规划,2019年东京车展上,雷克萨斯全球首发了LF-30纯电概念车,透露出旗下未来纯电车型的一些特征。该车也曾出现在2020年北京车展的展台上。
同时,雷克萨斯还将在2025年之前,推出多款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还将继续发展燃料电池技术作为整体电气化战略的一部分。
英菲尼迪
节点:2025年
目标:全面电动化
虽然母公司的动荡的确带来一些影响,但英菲尼迪也已经公布了其电动化战略——到2025年,将仅销售电动车。英菲尼迪计划通过一个平台开发出两种动力形式的车型,一种为纯电驱动方式,一种为增程式驱动方式。
此前,英菲尼迪已先后发布了三款概念车——Q Inspiration、Qs Inspiration和QX Inspiration。毫无疑问的是,纯电是英菲尼迪的首要发展方向。当然,增程式车辆是对于该计划的一个补充。增程式车辆将采用日产的e-Power技术,搭载容量为3.5-5.1kWh的电池组和一台1.5T发动机,发动机用于为电机、电池组供电。
此外,英菲尼迪还将为纯电动车型和增程式车型在前后桥各配备一台电机。根据车型不同,动力系统的最大功率在250~430马力之间。预计高性能版本车型0~96km/h的加速时间为4.5秒左右。
保时捷
节点:2025年
目标:1/4的新能源跑车
保时捷在2019年初就发布了2025年战略计划。该规划称未来将依托“电动出行”和“未来汽车结构”这两大重心进行发展。保时捷表示将在2025年前实现每4台保时捷跑车中就有1台搭载新能源动力系统的目标。保时捷全新电动跑车Taycan也已经于2019年正式投产。
2025年前,保时捷将大力发展混动车型及电动车,在不断降低内燃机排放的同时,继续研发插混车型,并逐步推出纯电动车。为此,保时捷将投资60亿欧元用于插混车型和纯电车型的开发。这些投入中,大约5亿欧元用于Taycan及其衍生车型的开发;约10亿欧元用于现有产品系列的电动车型和混合动力车型的开发;数亿欧元将用于扩建工厂;还有约7亿欧元用在新技术、充电基础设施和智能移动出行方面的开发。
宾利
节点:2030年
目标:全面电动化
宾利最新的电动化战略提出的目标为,到2030年完全实现电动化。从具体执行步骤来讲,到2025年,宾利将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同时,这也将是宾利有史以来第一款将碳中和贯穿于整个生命周期的超豪华纯电动汽车。2026年,宾利阵容中将只包含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最终在 2030 年实现全系产品纯电动化。
劳斯莱斯
节点:2040年
目标:全面电动化
按照劳斯莱斯的规划,这个超豪华品牌将彻底放弃内燃机车型,并在2040年前进行全面电动化。目前,该品牌仅提供12缸发动机车型。劳斯莱斯将在未来10年内推出首款电动车型。不过,对于那些仍旧有需求的地区和客户,劳斯莱斯还是会继续提供12缸发动机车型,最终彻底淘汰内燃机车型可能需要几十年。
法拉利
节点:2022年
目标:60%混动
以超跑著称的法拉利表示,鉴于电动车技术需要进一步发展,该品牌在2025年之前不会推出任何纯电动车型。
法拉利认为,目前的电池技术还未达到应有的水平,而且在自动化、充电速度方面,依然存在很大问题。法拉利一定会推出一款纯电动车型,但时间将在2025年以后,短期内还没有彻底转向纯电的计划。
不过,法拉利会坚持开发混合动力车型。2019年发布的SF 90 Stradale是该品牌旗下首款量产的混动车型。法拉利计划在2022年之前,所有在售车型当中实现60%为混动车型的目标。
玛莎拉蒂
节点:2020年
目标:开启电动化时代
玛莎拉蒂品牌将从2020年正式开启电动化时代,预计到2023年将推出10款产品,包括一款混合动力的Ghibli轿车、一款全新的跑车和纯电动车型。
从2020年开始,所有玛莎拉蒂的新车型都将会配备混合动力或纯电动动力系统。官方称,所有电动车型将融合玛莎拉蒂动态驾驶体验和全新一代电动驱动技术,提供独特驾驶模式、超长续航里程和超快速充电功能。
Ghibli将成为玛莎拉蒂品牌首款混动车型。新一代产品规划的首款车型将是一款跑车,该车将有电动化版本可选。另外一款全新SUV将有望在2021年下线。在此基础上,玛莎拉蒂未来产品规划还包括全新GranTurismo和GranCabrio车型,这两款车型同样将实现电动化。
迈凯伦
节点:2024年
目标:全系混动
迈凯伦在其Track 25商业计划中提出,到2024年所有的迈凯伦车型都将提供混合动力版本。2012年推出的P1是该品牌的首款混动车型。近期,迈凯伦又推出了旗下首款插混车型Artura。
然而对于纯电车型,迈凯伦依然在对电池技术及操控感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测试。根据Track 25商业计划,在接下来的七年当中,迈凯伦总计将向市场上投入18款新车型或者新的衍生车型。
结 语:
当然,到目前为止,并不是全部豪华品牌都发布了新能源的战略。其中原因各不相同。但无论如何,新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转身的快与慢可能会决定一个企业的生与死。这也在所难免,毕竟在新能源的浪潮下,有新的玩家入场,就一定有传统玩家出局。
另以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作为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和规模最大、同时也是增长速度最快的电动车市场,本土车企理应有着更好的作为才对。这无论对于完成国家层面的任务,还是对于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都会有更加实际的帮助。
还有一点也不能忘记,那就是电动化已经重新定义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评判标准,以电动车为核心的新豪华主义正在处在萌芽期,此时抓住并把握这个机会,中国品牌向上之路、豪华之路将事半功倍。
对此,豪车事将持续加以关注。
-
18.59万起
-
16.98万起
-
12.59万起
-
60.98万起
-
94.8万起
-
24.98万起
-
79.99万起
-
13.98万起
-
16.18万起
-
0万起
-
0万起
-
2. 英菲尼迪QX60(进口)
参数配置 车型图片0万起
-
5.99万起
-
6.19万起
-
6.39万起
-
4.99万起
-
7.49万起
-
7.99万起
-
6.19万起
-
5.99万起
-
16.98万起
-
12.59万起
-
13.98万起
-
16.18万起
-
9.89万起
-
12.28万起
-
17.99万起
-
13.98万起
-
16.98万起
-
10.48万起
-
18.59万起
-
16.98万起
-
24.98万起
-
22.38万起
-
17.99万起
-
29.98万起
-
13.98万起
-
16.98万起
-
28.89万起
-
23.88万起
-
53.38万起
-
44.99万起
-
45.98万起
-
40.5万起
-
52.99万起
-
46.69万起
-
47.2万起
-
31.88万起
-
38.98万起
-
33.38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