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马力的GT跑车真的量产了 Polestar 1试驾
3小时前,极星的工程师偷偷和我说,今天体验的极星1比几个月前在中国试驾的版本更好开,不过车机系统还在开发中,所以现在用到的还不是最终形态。简单的话足以让尚未体验过极星1的我兴奋不已。虽然手里这台极星1还不是最终量产版本,然而能够见证极星首款车型进化的历史进程,同样不虚此行。毕竟,极星1诞生背后的开拓性创意,以及来自沃尔沃品牌在设计和技术等方面提供的强大背书,对我来说极具意义。那么问题来了,极星1 的驾驶体验究竟什么样呢?随我一起看看吧!
品牌篇:过去到现在的光景,一直极有背景
极星品牌的过去与奔驰AMG和宝马M非常相似,赛车出身的Polestar和沃尔沃品牌默契配合,打造出的高性能车型至今被众多车迷津津乐道。
然而,在汽车行业电气化变革的今天,极星作为独立品牌推动行业发展,即将为全球用户提供体验出色、更具先锋设计的产品,并享有沃尔沃强大的规模经济效应支持。这些协同优势使极星能够设计、研发,并量产独立品牌旗下的高性能电动汽车,极星1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将极星品牌“纯粹、先锋、高性能”的三大核心特质,通过高性能电驱混合动力的方式展现于用户眼前。
作为品牌首款车型,极星1以GT轿跑车的形态问世着实让人始料不及。毕竟,在电动车领域,很多品牌为了快速回笼资金更习惯用SUV产品做敲门砖,而极星的做法也是其颠覆传统、先锋创新理念的最好证明。回溯产品本身,极星1的造型最大程度还原了沃尔沃在2013年法兰克福车展发布的沃尔沃 Concept Coupe概念车,同时在侧面特征线等细节的处理上还原了60年代沃尔沃P1800的元素,实现了对经典设计的致敬。
致敬经典之余,设计师对产品的执念最终将概念车的元素最大化呈现。极星1突破性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巧妙的用先进工程技术将高科技、轻量化材质进行融合,成功为车身减重230公斤的同时,也把GT轿跑造型的优雅和力量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才有了极星1作为品牌旗舰车型的故事。
外观篇:先锋的设计 被唤醒的记忆
正如前文所说,极星1最大化还原了沃尔沃Concept Coupe概念车的造型设计,极简美学设计语言的应用打造出简约、犀利的比例姿态。
从外观来看,极星1 凭借2070mm的车宽、优雅舒展的造型和贴地的车身姿态第一时间便已告知其作为GT轿跑车的专属身份。其中,标志性的“雷神之锤”前大灯和进气格栅等沃尔沃元素依然可以通过极星1找到踪迹;得益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有效应用,比传统钢材更强的抗扭刚度与轻量化的优势,为极星1的发动机盖呈现出横跨车身的一体式设计,使之延展到轮眉的位置,最大化丰满了车身宽度的稳定姿态和视觉。
稳定的姿态,不止体现在极星1的前脸,还在整车的侧面设计上体现。得益于科技材料的应用和前瞻的设计理念,极星1利用比碳纤维材质的特性,实现连接A柱与C柱车顶线条更为舒展,流线相较传统GT轿跑更低。值得一提的是,极星1的设计师将沃尔沃P1800的经典豪华设计元素在半个世纪后,通过新锐的造型和技术再次演绎,在车身侧面呈现出一组非常醒目的特征线。该线条从前翼子板开始向后延展至车门把手,做出回旋形态后,与把手上方另一条特征线相连,并以越来越锋锐的线型向尾部延伸,直至勾勒出车尾的造型,为极星1带来极具雕塑质感的车身型面。
除此之外,极星1还配备了隐藏式尾翼,并在时速达到100公里时主动升起,强化车辆尾部下压力,确保过弯稳定性;当时速回落到70公里时,尾翼将自动收起,为整车空气动力提供更好保障。
内饰篇:熟悉的感觉 对豪华的另类理解
在内饰设计上,极星1采用了GT轿跑车经典的2+2环保式座舱布局。坐进车内,熟悉的风格尽管让人想到沃尔沃S90,但仔细一看会发现极星1采用的碳纤维材质面板、Orrefors专属打造的水晶换挡杆,将更高层级的豪华感直接做出了区分;标志性的瑞典金色安全带和包裹性更强的座椅,也让我意识到其作为性能轿跑车的专属身份。
看着眼前的一切,可能有人会认为,极星1的内饰相比BBA等豪华品牌会不会过于保守?这个问题,我也和极星全球CEO Thomas Ingenlath进行了沟通,得到的答案是:极星的特点是把先锋的设计、高品质,以及将复杂的工艺转化为驾驶的质感,也是体现品牌将设计与工程融为一体的专业精神,这是极星向用户传递产品信息的不同逻辑。
为此,极星1的内饰保留了来自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元素,采用的卓越技术更不会掩藏,反之会将它更为视觉化地呈现出来。此外,极星的内外颜色更是设计师在激烈的筛选中优中选优的结果,最终实现每两种颜色的搭配都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视觉风格,体现出品牌对于用户体验和需求的充分尊重。
而在空间方面,极星1的后备箱虽然被电传导系统占去了大部分空间,但标准登机箱还是可以放下的,出门旅行完全足够了。同时,设计师在极星1的后尾箱内设计了一块透明的盖板,瑞典金色线束都被精心排列,让人不禁联想到传统GT跑车展示大排量发动机透明舱盖,体现出极星1作为承接燃油车和电力驱动的关键存在。
体验篇:丰富的选择 对豪华轿跑的重新定义
用“黑科技”形容极星1的驾驶体验显然有些敷衍了事,不过听我一一道来。首先,极星1的动力系统科技含量极高,其搭载了一台高效的2.0升机械涡轮双增压汽油发动机,配以曲轴一体式起动发电机,与爱信8AT变速箱配合,并在后桥搭载了两台独立驱动后轮的永磁同步电机,为车辆带来最大600马力的综合动力和高达1000牛•米的综合峰值扭矩,实现4.2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
极具技术含量的不只是动力总成,还有多元化的驾驶模式供用户选择。极星1搭载的这套电驱混合动力系统,可以通过选择菜单中四驱、纯电、混动、自定义和运动5种不同风格的驾驶模式,调整前后桥动力系统的介入形式,以此贴合不同用户的驾驶习惯,最终满足应对各类复杂路况条件的目的。
我们首先在城市道路阶段体验了极星1的纯电模式。正如文章开头所说,我现在试驾的极星1就是工程师最新优化的结果。在该模式下,极星1过弯时车尾超级灵活,而且车头指向非常准;动力由后轮的两台电机驱动,油门响应迅速,带来如同后驱小钢炮般的加速体验,动态分配扭矩的等同于开了上帝模式的LSD,同时让发动机停止介入,其原理不免让人想到讴歌NSX。据极星工程师介绍,极星1装载了容量高达34千瓦时的电池组,在NEDC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可实现135公里的续航里程,对于日常出行需求来说完全足够。
解决高性能输出体验和用户里程焦虑,极星1作为混动车型当然还有看家本领。进入混动模式,有了发动机在中低速段的介入,浑厚的排气声线撩拨听觉,个人认为声音再大一些也无伤大雅。进一步切换至四驱模式,发动机全速段与电机配合,加速体验更加澎湃从容,甚至忘记极星1超过2吨的整车重量,在连续激烈驾驶后显示的油耗是百公里7.6升。对于2.0升双发动机的食量来说,这个数据合情合理吧?
除此之外,极星还针对追求极致体验的用户解决自定义驾驶风格的需求,与殿堂级减震器品牌Öhlins进行了合作,为极星1开发了专属的Öhlins DFV双流阀减震器,带来22段可调阻尼范围,用户可以轻松转动减震套筒上的旋钮,设定前后悬挂的回弹阻尼,自定义驾驶风格。
大家可能还关心这辆车的价格,极星1将在成都生产,售价145万人民币。这个价格开创了国产乘用车之最。然而,极星1所采用的碳纤维粘合过程和工艺非常耗时,每年500辆的精细化小批量生产,意味着这款车本身就是一款收藏级车型,并作为具有极客精神和艺术追求的汽车之一。
在极星1上我们看到了传统欧洲汽车企业在技术和工艺上的积淀之深厚,和对新技术的消化应用游刃有余,那是任何互联网造车企业所不能企及的。
最后,还有一件事。极星放弃高性能沃尔沃这个有趣的产品线了么?并没有,2020年将有沃尔沃V60和沃尔沃XC60的极星工程调校版本推出,虽会采用混合动力,但从输出功率来看会分别和奔驰C43 AMG以及奔驰GLC43 AMG产生直接竞争。你看,这个世界对于那些顽固的汽油脑袋们依然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