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洞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话戴姆勒新任董事会主席康林松
作者|李安定(新华社高级记者 网上车市社长)
9月10日,在法兰克福车展,我第一次对蔡澈的继任者——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集团全球总裁康林松进行了采访。
1
1995年我首次访问了奔驰公司,在其后25年接触中,奔驰在地球环境和清洁能源方面的敬畏之心和持续探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在1997年,我就在斯图加特观看了奔驰第一代氢能源车;2013年,我和戴姆勒集团董事长蔡澈博士同车,在前往意大利比萨的路途中讨论了全球汽车业新能源和碳中和的路线图。
李安定:今天,奔驰已经确定了电驱动化的发展方向,但是从近期看,奔驰对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选择,会更侧重哪一个?除了电力和燃油之外,从长远规划看,在氢能源和其它能源方面有何计划?(昨天我刚刚试驾了奔驰最新的氢燃料电池车。)未来电驱动产品的具体发展计划是什么?
康林松:毫无疑问,戴姆勒持续致力于通往可持续出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并最终实现碳中和的乘用车产品阵容。未来五到十年,我们将有多个技术路径同步发展,纯电动车型、拥有更长综合行驶里程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对我们都非常重要,我们会向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各个市场同时推出这两种技术路径的产品。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到2030年,能够实现乘用车销量的50%为电驱动车型的目标,包括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此外,配备内燃机的车型也将至少配备48伏智能电机系统,也就是所谓的“轻混”车型。以此我们将实现整个车型阵容的电气化。我们无法决定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因此这只是我们的愿景,具体到单一市场的发展,需要取决于当地政策法规和市场情况。总体而言,我们希望实现将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产品都推向市场。
我们在氢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的积累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丰富经验和相应的知识产权。我们在去年推出了GLC F-CELL燃料电池车型。我们认为,未来十年内,这个技术可能最适用于商用车型。因此,我们将会推出氢燃料电池的商用车,例如戴姆勒有一款城市客车将于2020至2022年推出。此外,我们还在讨论是否可以在2030年前后,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更大的车型,比如卡车。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技术路径,我们都将为其选择最适合的应用场景。
2
在今天一早奔驰的发布会上,比各种高新车型发布更感人的一幕,是康林松邀请了二百名员工,代表30万奔驰员工登台,其中还有坐轮椅的残疾人。康林松把他们称作奔驰最宝贵的财富,令人感动。
李安定:昨天我听到了奔驰完全自动化和现代化的56号工厂的设想规划。智能、自动化,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和个人发展并行不悖。和我最近看到的一部奥巴马监制的纪录片《美国工厂》给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窘境的印象大相径庭。您认为在汽车研发生产方面,奔驰是否能在成本方面保持优势?
康林松:我们致力于在下一阶段实现“工业化4.0”的目标,通过持续不断地优化生产线来提高生产力。这样的工厂里,我们的人工比较少,我们会通过高科技提高效率、优化流程,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的生产网络遍布全球,我们通过更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流程,不断降低每辆车的单位生产时长。因此,我们有信心保持成本优势。
比如我们在很多车型上已经推出的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能让我们以全面数字化的设计理念和产品架构,在市场上居于领先位置。我们很欣喜地看到,MBUX在全球年轻一代车主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该系统也向其他合作伙伴开源,因此我们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打造我们自己的数字化生态系统。
3
回程前,在法兰克福机场休息室,我见到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老朋友李书福和总裁兼CEO安聪慧。李书福和安聪慧作为吉利与奔驰各占50%股份的Smart公司董事长和董事的身份,刚刚参加了公司的董事会。公司将转型新一代Smart电动车型。根据双方的分工,奔驰将负责Smart车型的研发、设计和质量控制;吉利负责供应链和全球销售。也许,奔驰找到一个不可多得的合作伙伴,我想不出来还有哪家企业在合资中有本事把Smart带出连年亏损的困境。
康林松谈到中国市场时说: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产品阵容是为中国市场和中国客户的需求打造的。中国是我们最大的市场,去年我们在中国市场销售了超过67万台新车,今年销量数字预计也不会有太大偏差。在科技领域,中国是个创新之国,我们在中国不断加大研发方面的投入,并将很多技术成果应用到更多产品中。未来我们不仅仅是“中国制造,专属中国”,也会为支持全球市场做准备。我们与一些在中国合作的供应商一道,正在全球其他市场探索合作的机会,可能会带来更多成本优势。
实际上近几年来,我们在车辆研发中就注意到,中国不仅仅是我们最大的市场,更是拥有最年轻客户群体的市场,包括很多数字化方案、智能互联等等,都是我们从中国开始进行研发。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技术,特别是智能互联方面的技术,很可能会自于中国客户的需求或中国的灵感,并应用到我们的全球研发中去。
北汽集团是戴姆勒在华十多年来的长期合作伙伴,我们共同建立了合资公司北京奔驰,这是奔驰在华发展的基础。双方共同在生产、研发、销售、售后等领域投入了数十亿欧元,我们相信未来还有更多共同发展的机会,我们会与北汽集团一起将现有合作提升到新高度。七年前,我们与比亚迪展开合作,推出了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品牌DENZA腾势。今年6月,戴姆勒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先生宣布双方合作的下一个成果将于明年初在中国上市,腾势这款SUV产品为我们在中国的新能源产品提供了很好的补充。吉利是我们新的合作伙伴,自2018年起也成为我们的股东之一,我们希望选择最合适的领域去开展相关合作,与现有合作领域不相冲突的。与中国合作伙伴实现和谐共赢的合作,不仅将继续强化我们在中国发展的态势,同时也帮助我们在未来“立足中国,放眼全球”。我十分仰仗唐仕凯先生继续坐镇中国市场,带来更大的成功和发展。
已经在中国工作6年,谦谦君子模样的唐仕凯先生这时引用了一句中文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和指导,能够持续不断在市场中取得长远发展——也许这正是他在中国为奔驰的成功殚精竭虑的经验之谈。
-
18.59万起
-
16.98万起
-
12.59万起
-
60.98万起
-
94.8万起
-
24.98万起
-
79.99万起
-
13.98万起
-
16.18万起
-
0万起
-
0万起
-
2. 英菲尼迪QX60(进口)
参数配置 车型图片0万起
-
5.99万起
-
6.19万起
-
6.39万起
-
4.99万起
-
7.49万起
-
7.99万起
-
6.19万起
-
5.99万起
-
16.98万起
-
12.59万起
-
13.98万起
-
16.18万起
-
9.89万起
-
12.28万起
-
17.99万起
-
13.98万起
-
16.98万起
-
10.48万起
-
18.59万起
-
16.98万起
-
24.98万起
-
22.38万起
-
17.99万起
-
29.98万起
-
13.98万起
-
16.98万起
-
28.89万起
-
23.88万起
-
53.38万起
-
44.99万起
-
45.98万起
-
40.5万起
-
52.99万起
-
46.69万起
-
47.2万起
-
31.88万起
-
38.98万起
-
33.38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