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亦功和他的一汽-大众“黄金三年”
记者:江德洲
编辑:牛莉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场人事换防震动汽车圈。
根据一汽集团发布的公告,由于工作需要,刘亦功即日起不再担任一汽-大众党委书记、总经理。就在一个多月前的“双十一”,一汽集团召开的一场干部会议为刘亦功指明了接下来的去向——他将出任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与新的人事任命一同到来的是商业市场的捷报。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一汽-大众累计销量达187.02万辆,同比增长1.4%,以绝对优势问鼎中国乘用车厂商销量榜首,领先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个身位。
自此,2020年各大车企的销量排名座次已基本可以确定。
从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走来,一汽-大众行过高山低谷,每走一步都在中国汽车产业史上留下浓重的墨迹。时间证明,这位近而立之年的巨头仍是当今中国车市的绝对领导者。
而回顾刘亦功任职的三年时间,一汽-大众用沉甸甸的笔触为他写下了肯定。
“攻坚”、“聚力”、“创变”。三个关键词背后,是投产新工厂、投放新车型的紧密筹划,是实现反超上汽大众的骄人壮举,是疫情之下积极防控、复工的快速响应,是一汽-大众焕然一新的“黄金三年”。
这一系列成就固然离不开一汽-大众自身的深厚积淀,但这位自1992年便扎根于此的力将,同样功不可没。
现年52岁的刘亦功是吉林长春人。1992年,刚刚从武汉理工大学锻压专业毕业的他便一头扎进了来自同一故乡的一汽-大众。此时,这家年轻的合资企业成立还不到一年。
随后的15年里,刘亦功先后担任一汽-大众冲压车间党支部书记、冲压车间主任、财务管理部会计科科长等职务,后被调往一汽集团及其下属合资公司工作。
回望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速,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在带领中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就在一汽-大众降生前不久,一汽和奥迪刚刚展开合作,二者一同完成了对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的拓荒。
与之相对,国内的乘用车市场尚处于蹒跚学步阶段。1991年,全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还不到100万辆,而作为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一汽-大众起步即将年产量规划到了15万辆的高位,雄心勃勃。
面对高难度的目标,企业上下“边建设边生产”,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刘亦功有幸成为这段光辉岁月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如今,一汽-大众已从建厂初期的一个品牌1款产品,发展到奥迪、大众、捷达三大品牌20余款产品,覆盖A、B、C级全系列乘用车型;从长春一地起步,发展到拥有五大基地、数万名中外方员工,服务千万级用户的汽车业巨头。
一汽-大众的三十年,是足以让德国人惊呼的三十年。因为只有在国运上行的中国,才有可能诞生这样一个现代工业社会罕有的奇迹。
更为重要的是,一汽-大众三十年来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并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刘亦功个人的成长轨迹与之紧紧捆绑在一起,同样可以视作国有企业积极践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缩影。
2017年,履新不久的一汽集团新掌舵人徐留平启动了一汽集团历史上范围最大、涉及高管人数最多的人事改革,在一周时间内完成了8000余个工作岗位的调整,被外界称为“人事强震”。
能者上、庸者下。当年9月,刘亦功在这场“人事强震”中脱颖而出,出任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在“全体起立,竞争上岗”的改革原则下,集团内部各板块也完成了重新梳理、激活和聚焦,不同的思想和文化在一汽-大众碰撞交融,一致指向了跻身国内“数一数二”的合资企业的愿景。
一汽-大众的“黄金三年”,也是中国汽车行业愈发寡淡的三年。
事实上,刘亦功接手一汽-大众时,中国车市的寒意已经初显。2017年,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全年累计销量有近10万辆的差距,尽管一汽-大众在缺少SUV车型、覆盖细分市场多数呈负增长的情况下仍成功实现了140万辆的销量目标,但当年的冠军宝座仍属于后者。
2018年,市场环境从高速增长转入微增,乘用车整体增幅仅为2.2%。
面对颓势,刘亦功果断将一汽-大众2018年的关键词定为“攻坚”。那一年,四座新工厂全面建成投产,10款车型顺利投放市场。以探歌打头阵,一汽-大众正式进入“轿车+SUV”时代,最终以202万辆、增长2.1%的年度销量成绩位居厂商销量排名第二,与榜首上汽大众的差距已缩小至不到3万辆。
2019年,一汽-大众的关键词则是“聚力”。
全新一代速腾、高尔夫·纯电、宝来·纯电、新迈腾等重磅车型先后投放市场,探影的到来则组成了“探”字头SUV三剑客,覆盖小型、紧凑型、中型SUV多个层级,有力促进了一汽-大众SUV市场份额的攀升。最终,一汽-大众以207.19万辆的成绩夺得当年厂商销量冠军宝座,一举书写了反超上汽大众的新历史,军心大振。
据估计,一汽-大众今年的总销量有望达到210万辆,相当于为2017年以来的“三级跳”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分页符。更为关键的是,刘亦功在一手缔造“黄金三年”的同时,也树立了一汽-大众在生产、质保、管理等方面革新升级的典范,为外界呈现了焕然一新的企业形象。
一汽官方在对刘亦功的任职总结中写道,面对进入深度调整期的汽车产业以及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刘亦功取得了“令行业瞩目的经营业绩”。对此,刘亦功本人却将这些硕果归结于一汽-大众成立28年来,在体系能力、质量口碑、营销布局、产能提升、人力储备等方面的厚积薄发。
无论如何,历史不会随着时间烟消云散。刘亦功治下的一汽-大众补齐了短板,振奋了士气,已然成为中国汽车普及化进程中一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
今年3月下旬,大众全球CEO赫伯特·迪斯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直言,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之际,只有中国贡献了大众集团的收入,其他市场没有营收——一汽-大众在这句话背后的贡献不言而喻。
面对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刘亦功带领一汽-大众快速响应,在大力驰援经销商和供应商伙伴的同时,全力推动复工复产。一汽-大众五地六厂,共4万多名员工,未出现一例新冠确诊病例。防疫工作的基础牢靠,也极大地保证了一汽-大众销量得以快速走出阴霾。
疫情带来的迷雾,恰如2020年扑朔迷离的市场环境。对此,刘亦功将“创变”定为一汽-大众2020年的主旋律,既要创新,也要求变。
随着大众集团加大对中国市场投资以及布局电动出行的倾斜力度,一汽-大众也将以“2025战略”为依托,加速推动电动化、数字化转型,为大众集团的全球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早在刘亦功上任的头一年,一汽-大众就正式启动了“2025战略”,明确提出了包括推进企业走向灵活、高效和现代化,提升市场份额,推进新能源车快速发展,打造可以支撑公司全价值链可持续发展的体系能力等一系列战略目标。
以2020年的视角再度回看当初,一汽-大众对市场形势的预判之精准令人叹服。方向有了,在过去的“黄金三年”的支撑下,一汽-大众未来的路径无疑更加明确。
在11月18日举办的“一汽-大众电动化、数字化高峰论坛”上,刘亦功明确表示,“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之一。”而足够多、足够好的新能源产品,始终是他眼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019年,一汽-大众陆续推出6款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锚定了其电动化转型的真正起点。但随着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与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全面开花,作为合资巨头的一汽-大众如何保持优势地位,将成为其重点研究的课题。
11月3日,一汽-大众首款纯电SUV——ID.4 CROZZ正式亮相。这款基于MEB电气化平台打造的力作,延续了德国大众概念车ID. CROZZ的命名,在造型上也继承了纯正的欧版ID.4设计。
投产它的一汽-大众佛山MEB工厂凝聚了德国大众10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与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将有力保障ID.4 CROZZ的产品品质。原汁原味的德系基因,是一汽-大众取得如今市场地位与用户口碑的基石,也将成为一汽-大众在电气化时代的一大“杀手锏”。
与产品同步,今年的一汽-大众也在着重提升自己的数字化营销能力与管理能力。
由一汽-大众大众品牌高管团队策划的“66天团”线上直播营销IP,在疫情之下成功出圈,成为上半年车企线上营销的经典案例;通过社招和校招大力吸纳新鲜血液,并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综合分析、数字化培训,未来的一汽-大众无疑将更加游刃有余地适应新时代的游戏规则。
车市观点: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刘亦功与一汽-大众近三十年共同成长的历程,就像一支发射升空的运载火箭,一旦进入预定轨道,便可向着最终目标坚定地航行。
刘亦功缔造的“黄金三年”是一段总结,更像一个开始,它预示着一汽-大众将在时代所能给予的高度之上,继续书写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