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前三季度行业大事件盘点 看看你了解哪些
2018年,注定要在中国汽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里,汽车关税历史性地降至15%、乘用车市场增速创下10年来的新低、吉利成为全球最大豪华车制造商戴姆勒最大股东、汽车行业股比限制开放时间公布、多家企业正式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等。接下来,就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9个月来国内汽车市场经历的大事记。
1.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
首先,我们把目光投向近年来较为火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8年2月13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确,新政策从2月12日起实施,2月12日-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此前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此外,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
不难看出,该政策旨在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从长远角度看,提高技术门槛要求、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未来将设立动态补贴机制)、加快完善信息化监管平台(对生产准入、目录审核等环节全程监管)等,无疑将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使优质新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倒逼企业提升技术水准,进而使整个新能源产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该政策着重提出“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市场”的指导思想,即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程度,破除地方主义的政策壁垒。
对购买新能源乘用车的消费者来讲,当前的补贴力度确实较之前明显减少。以插电混动车为例,纯电续航不小于50km的产品,目前最高可以获得3.3万元的补贴(国补2.2万+地补1.1万),而去年最高可以获得3.6万元的补贴力度;纯电动车方面,去年续航在100km-150km的产品补贴额为3万。而今年,随着产品门槛提高,续航150km以下的产品没有了补贴,不过续航超过400km的产品补贴力度超过了5万(不考虑能量密度的前提下)。
2.吉利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股东
2018年2月24日,吉利集团有限公司已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单打独斗很难在汽车行业生存,对吉利来讲,投资戴姆勒不止是一笔可观的财务投资,更是战略考量。用李书福的话来讲:“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考。”
3.2022年全部放开乘用车行业股比限制
2018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表示: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市场换技术,这是过去几十年来扣在中国汽车人头上的帽子。但在当时汽车工业基础几近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这是第一代、第二代汽车人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30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我国已经拥有了吉利、长城、长安、比亚迪、上汽乘用车、广汽传祺等优秀自主车企,其中吉利汽车更是冲至整个乘用车行业第四名的位置。在外界看来,乘用车企“合资股比”取消,我国乘用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自主车企与合资车企将进入白刃战时代。
4.汽车关税政策调整
2018年5月22日,财政部正式发布《关于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的公告: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将汽车整车税率为25%的135个税号和税率为20%的4个税号的税率降至15%,将汽车零部件税率降至6%。这意味今后买进口车将会变得更加便宜,随后的几天里,奔驰、奥迪、宝马等车企均公布的进口车型价格下调通知,最高降幅超过了25万。
回顾我国汽车关税历史,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加入WTO前和加入WTO后。1986年,我国将汽车排量作为关税征收标准,排量3.0L以上的燃油轿车进口关税税率为220%,排量3.0L以下车型税率为180%。随后的1994年,1997年进行了两次调整,最终排量3.0L以上进口汽车关税税率降至100%,3.0L以下进一步下降至80%。
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WTO(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国,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政策将变得更加开放。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条款,2002年1月1日开始,国家多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到2006年7月1日兑现了所有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汽车进口关税已经下调至25%。
此次进口关税降至15%,将对汽车进口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加剧整个汽车市场的竞争。部分业内人士解读,在自主车企蒸蒸日上的今天,关税降低不只是政府为了兑现入市承诺,更是让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自主强一线品牌能够激流勇上、直面竞争的主动开放行为。
5.美国发起贸易战 中德双方联手
从4月份开始,美国正式挑起贸易战,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我国也给予了强硬回击。以汽车行业为例,从7月6日起,正式对美国产汽车征收额外的25%关税,除了美国本土的福特、通用、特斯拉等车企,由美国工厂生产的宝马X5、X6,奔驰GLS、GLE等德国豪华汽车巨头的产品也被波及。
除了政策层面上的反制,我国企业界更是在贸易战关键期与德国大众、奔驰、宝马、奥迪、博世等企业签订一系列战略协议,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多个技术领域。
6.乘用车市场降速 SUV不再是车企的救命稻草
今年以来,乘用车市场开始频频降速,甚至出现过单月负增长的现象。1-8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整体增速1.3%,创下10年来的新低。个中原因,既包括整个市场基数的扩大限制了高增长,也有汽车购买力被过度透支的因素。
不仅如此,在过去多年持续野蛮增长、被自主车企视为救命稻草的SUV市场也出现了巨幅动荡。1-8月份,国内整体SUV市场增速降至2.8%,如此罕见的低增速彻底地打破了SUV市场神话。不过,仔细梳理后可以发现,今年以来SUV市场去掉的减量绝大多数是一些自主低价SUV产品。
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过去几年,依靠低价位产品在SUV市场赚取快钱的江淮汽车,东南汽车,北汽银翔们早已在畅销车企榜单中不见了踪影。而反观吉利、上汽荣威等自主强一线车企,凭借品牌知名度、强劲的产品力反而逆势增长。可以想象,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未来的SUV市场注定是主流车企的天下,而只想依靠低价取胜的车企注定只是过眼云烟。
7.汽油涨价
2018年9月17日,油价又涨了,其中汽油上调了145元/吨。从今年年初开始,国内汽油市场经历了11次上调,7次下调,1次搁浅,9月17日的这次已经是第11次汽油涨价了。接下来的9月30日将进入下一轮调价窗口,业内人士分析价格上调的概率依然较大。
经历“十一涨六跌一搁浅”,冲抵涨跌幅后,汽油整体上调了1075元/吨。具体反应到油价上,以最常用的92号汽油为例,其累计涨幅达到约0.9元/升,95号汽油涨幅达到约0.98元/升。
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短期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震荡格局。一方面,原油生产国组织欧佩克今年以来产油量出现波动,而我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同时今年以来美国对产油大国伊朗实施制裁也对国际油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