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经销商此番“闹”,不值得鼓掌

凤凰汽车评论  从11月10日以来,奥迪经销商反对奥迪与上汽大众合作的舆论声音不绝于耳,基本上每隔几天就有一个爆点。从递交问询函到下通牒提诉求,很快,舆论让奥迪与上汽大众的合作项目背负上了一个荒谬的“小三”形象。既成事实的合作项目能因经销商的反对就终止吗?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三点诉求”代表了多少经销商的本意?各路媒体、各方舆论为什么一致指责奥迪的商业选择是出轨性质?……其实这背后多多少少都有 “玻璃心”作祟,有一种在市场经济大浪淘沙中畏怯竞争的心理。

奥迪与上汽大众合作

没那么复杂,只是场“博弈”

首先,奥迪与上汽大众的合作会因部分经销商们的反对而中止或者改变吗?答案显然,不会。笔者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某分会的秘书长咨询:在流通协会的年会上,奥迪经销商提出反对奥迪与上汽大众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最终想得到什么?拿到奥迪的一笔巨额补贴么?

当时在现场的这位秘书长告诉笔者:其实这只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汽车经销商的日子不好过,奥迪品牌的渠道铺的越多,必定会影响当前经销商的利益,这是渠道之争,是博弈。

是博弈,就会有胜负或者平手,虽然上述人士一再强调这次博弈过程中拿补贴不是重点,但笔者认为这不失是个好的解决方法。根据笔者的了解,2012年时,奥迪经销商有七成是盈利的,但就2016年上半年来看,近乎一半的奥迪经销商处于亏损。补救办法要么重新修订商务政策,降低任务销量、提高奖励点,要么直接拿真金白银补贴亏损。更何况,从2014年起,奥迪已经连续三年向经销商发放补贴,其中,2014年奥迪给予经销商们20.5亿元的补贴;2015上半年,奥迪再次为中国经销商提供12亿元的补贴;而今年的补贴数目时值年底了还尚未公布,抓住“奥迪与上汽大众合作”这一事件与之进行博弈?

 

各自“心怀鬼胎”?还是“空前团结”

第二个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三点诉求代表了多少经销商的本意。

针对这个问题当前业界有不同的声音。了解奥迪经销商的一些人认为,他们(奥迪经销商)大多过惯了以前不愁卖车的舒服日子,衣来伸手的日子过久之后,很容易犯不劳而获的思想。这场博弈中,其实各自心怀鬼胎。数日前有信息透露奥迪方面在分别约谈经销商,这是在抓中国人的弱点,进行离间?毕竟奥迪在中国官车市场近30年,对华市场还是有一套的。

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奥迪经销商联会筹委会向全体奥迪经销商发出《关于奥迪与上汽大众合资可能损害奥迪经销商权益的问询函》说明,到截至日期筹委会仅收到260份回函, 其中有效盖章253份,占奥迪全网经销商52%左右。也有个别经销商认为当前的奥迪经销商就此事(奥迪与上汽大众合作)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事实是什么情况?

笔者咨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沈会长对媒体对此事的关心很欣慰,但同时他又再强调一切以官方发声为主。“12月1号只是个时间,事情的进展和最后结果不能以这个时间为准,而应该以事实情况为准。”沈会长在距离12月1号仅剩不到两天时这样讲,“更何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并不能代表每一个奥迪经销商……”

另据笔者的了解,12月1日下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将会发布12月月度形式分析会,届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宋涛将对奥迪经销商事件进行梳理。笔者大胆断言,此番博弈至今应该尚未找到平衡点,且停留在心理博弈阶段。

奥迪经销商此番“闹”,不值得鼓掌

摘选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网上发布的奥迪经销商对奥迪提出的三点诉求:

“12月1日前,奥迪对于如何保障奥迪经销商权益做出明确的、令人满意的答复,否则,奥迪经销商将停止从厂家提车;

如果12月1日前未能得到明确的、令人满意的答复,奥迪经销商将组织召开中外记者会,将奥迪与经销商的矛盾公之于众,并保留诉讼的权利;

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基于不切实际的销量目标误导经销商投资人大量建设销售网点,导致经销商大面积亏损,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应该赔偿经销商的损失。”

在此,笔者认为,一场职业的谈判,不是故作声势,谈判桌上的商榷胜过无病呻吟。不知为何各路媒体与各方舆论一致认为奥迪此次是“出轨”?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不都是在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成立的合资公司么?奥迪在一汽-大众占股仅10%,奥迪再寻合作伙伴以谋求最大利润,与奥迪经销商反对此举的出发点不是一样都是为利奔跑么?谁都可以有追求幸福和美好的权利,更何况在提倡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当下。汽车经销商在当前的利益点到处都是,集中精力做事比聚众闹事要可靠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