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硬撞匝道隔离带”的背后,是大众ID.7的安全真相
如果你问一名纯电车主,在乎什么?第一反应通常是续航和智能。前者是痛点,后者是爽点,两者构成了用户对于纯电车最基础的感观。但继续追问,答案就变成了电池安全。几乎每一个买纯电车的人,都会对电池安全有恻隐之心。尽管不代表所有,但电池不安全,一切关于安全的努力也将成为泡沫。
如何验证电池安全?最好的答案就是进行一系列碰撞测试,尤其是超过国标的测试。前不久,中汽研联合新华社,对一汽-大众ID.7 VIZZION在行业首次,以65km/h的速度,成功进行了匝道隔离带事故碰撞挑战。而从这份成绩中,我们也看到了一汽-大众ID.7 VIZZION的“安全真相”。
【“超标”才更接近真实】
在本次试验中,一汽-大众ID.7 VIZZION以65km/h的速度,在前排布置双假人的条件下,进行了拖底+柱碰撞连环挑战,以模拟在真实情况下,前排乘坐两人时,因车辆行驶突然失控撞到匝道隔离带、电线杆、木桩等物体的场景。这是对车身钢度以及电池碰撞安全的极大考验。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2022年林志颖驾车时,因撞到匝道隔离带而引发的重大事故。当时车辆损毁严重并起火烧毁,林志颖本人也身受重伤。
从本次碰撞结果看,一汽-大众ID.7 VIZZION在经过拖底与撞击后:A柱没有发生形变,车门可以正常打开;车辆所有气囊气帘打开正常;座椅靠背没有失效,滑轨没有明显位移,座椅固定件保持完整;同时,前排双假人也被座椅约束系统很好的固定在座椅上,保障了在真实场景下的人员安全;此外,电池包经过72小时静置后无漏液、自燃起火状况,并且电池包底部经过剐蹭与车辆撞击后未发生明显形变。
相比较而言,其他品牌对于安全碰撞的测试,通常以国标作为参考。或者为了证明其安全性,会引入更难的中保研标准。而大众ID.7 VIZZION不仅以全优通过了中保研测试,更是以“超标”的标准进行了本次测试。
因此,在本次碰撞测验中,ID.7 VIZZION就在正面碰撞中采用了与以往各家车企完全不同的方式。第一,是通过拖底+柱撞的方式,取代了大多数车企采用的正面全刚性墙试验。第二,在普遍以50km/h的碰撞速度下,则以极其严格的65km/h进行前柱碰撞测试。
我们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CSAE 244-2021纯电动车底部抗碰撞能力要求及试验方法》(简称团标)为参考基准,这是目前全球首个衡量纯电动乘用车底部防护性能的标准。在本次刮底试验中,测试车辆行驶的动能是团标的4.69倍,如此难度不仅远超基准线,也更加符合真实场景中的碰撞情况。
除去本次极限碰撞测试外,ID. 家族也经历过更为严格的测试标准。
比如,ID.4 CROZZ以60km/h时速连续多次通过螺旋翻滚测试,并且首次在业内进行了双假人柱碰测试。后者在常规驾驶位放置假人外,又于后排放置了儿童假人,将后排儿童安全保护作为了重要评价指标。其标准要比E-NCAP中的单假人测面柱碰试验更加严苛。
而大众ID.7 VIZZION也将这种高标准的严苛,延续到自身的安全测试标准之中。在侧面保护维度,竞品通常采用30km/h的速度进行测试,而ID.7 VIZZION则为45km/h,测试点也由1个点增加到12个点。在车身后部保护方面,ID.7 VIZZION采用80km/h的速度进行追尾车速测试,远超国标50km/h,验证了其在极端环境下的安全水准。
【电池安全做足功夫带来的安全感】
在纯电车领域,新势力们主打智能车机与智驾。在一切能够直接用户感知的地方做足功夫。但是,因内卷而被大幅度压缩的研发周期,总令人对其安全实力如何,以及是否进行了充分验证产生怀疑。
而像一汽-大众这样的老牌合资车企,则打出了“车圈实在人”人设。不仅在智能车机与智驾层面,能够跟上目前主流形势,其最大特点则是在被动安全上做到了“较劲”。毕竟,“超标”测试背后所具有的安全实力才是真正的核心。
首先,是车身安全。ID.7 VIZZION通过“三明治”门槛+“铠甲式”电池壳体,从结构上实现了车身与电池的双重保护。
“三明治”门槛由热成型钢外门槛、蜂窝铝防撞梁、热成型钢内门槛组成。其中,蜂窝铝防撞梁断面宽度超过150mm。当侧面碰撞发生时,不规则的蜂窝状舱室发生由外至内逐级溃缩,通过里外双层高强度热成型钢的加持,形成了对电池包的4重碰撞保护(外门槛->蜂窝铝防撞梁->内门槛->电池包加强框)。其整体溃缩空间可达250mm,并能够承载超过120吨的冲击力,远超同类竞品几倍。
而“铠甲式”电池壳体,外边框加强梁采用独立型腔结构设计,通过与壳体内部12根独立铸造铝合金横梁(行业同级仅2-3根),以及壳体内部网状电池模组保护框架,能够确保在碰撞中对冲击力的逐层吸收。并且,每根横梁都是针对车辆碰撞工况进行独立的抗变形加强筋设计。也由此保证了当遇到侧面碰撞时,能够对电池包形成更加完备的保护。
其次,是三电安全。除去“铠甲式”电池壳体提供的外部保护,其内部也需要从软硬件以及安全标准与测试层面,进行周密防护。从防热失控到防撞击,确保在极限情况下电池的可靠性。
在ID.7 VIZZION这里,硬件部分主要分为电芯层级安全与模组层级安全。在电芯层级上,来自于宁德时代的电芯,通过高稳定性正极材料和高安全电解液,保障电芯内部安全。并从壳体强度、表面绝缘、及时断电、防爆泄压上,为电芯上了4重保险,将漏电、起火、爆炸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而在模组层级安全上,ID.7 VIZZION在电芯与电芯之间,模组与模组之间,设置了隔热缓冲区,以降低热失控风险。并在隔热设计上,在云母板隔热的基础上增加了隔热涂层,同时保障了电池安全又能节约空间。
而在安全标准与测试方面,ID.7 VIZZION也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极端工况,以远超国标的标准,进行设计与极限测试。例如,在极限环境测试中,就进行了带温度冲击的浸水、热扩散、外部火烧、整车涉水等项目。而电池安全上,则参考德国大众高等级安全标准,从电芯到模组再到电池包进行了多达436项的安全测试,以电池包级别测试为例,国标为18项,而企业标准则为197项,远超国标179项。严苛的安全标准,不仅全方位守护了电池的安全,也保证了在实际场景下对于车辆与车内成员的保护。
另外,聚焦到电池包的设计,ID.7 VIZZION也采用了七大手段避免电池最常出现的热失控。除去“铠甲式”电池壳体所构成的“护”的层面外。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所达成的“控”,电池模组间的高强度铝铸造横梁,与电芯间气凝胶隔热垫所形成的“隔”、S型水冷回路所构成的“冷”、电芯发生热失控时电池管理系统精准监控所带来的“警”,以及主动切断保险丝所进行的“断”,和电芯配备独立泄压装置所进行的“排”,都让ID.7 VIZZION在软件、硬件双重维度上,时刻保护着电池包的安全。
因此,和同级很多竞品所热衷于“秀”和“堆”配置不同,ID.7 VIZZION把那些用户平时看不到,用不到,但关键时刻可以保障全车乘员安全的细节,做到了同级别中的极致。而这也是用户出行时真正的安全感。
【总结】
对于很多车企而言,被动安全上通常只要在国标的基础上,拿到一个满意的成绩,就可以说是在安全上成为了主流。除此之外,或许也会进行一些看似很有噱头甚至于夸张的测试,来验证其超过主流的被动安全性。但对于一汽-大众ID.7 VIZZION而言,噱头与国标,并不能代表其对被动安全上的思考与下的功夫。一切有信服力的安全实力,都需要在符合真实场景的预想下进行极限化测试,才能验证其是否具有真正令人放心的实力。所以,一汽-大众ID.7 VIZZION给人的安全感,是来自于真正敢用极限化测试,来标定自己的安全底线。而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安全感。
-
8万起
-
11.29万起
-
12.79万起
-
17.18万起
-
17.98万起
-
8.49万起
-
10.86万起
-
14.98万起
-
42.79万起
-
8.18万起
-
8万起
-
8.49万起
-
8.18万起
-
8.79万起
-
8.99万起
-
7.38万起
-
6.79万起
-
8.39万起
-
0万起
-
4.89万起
-
8万起
-
11.29万起
-
12.79万起
-
17.18万起
-
17.98万起
-
8.49万起
-
10.86万起
-
14.98万起
-
11.98万起
-
11.68万起
-
17.18万起
-
32.18万起
-
17.49万起
-
17.98万起
-
29.99万起
-
22.49万起
-
33.48万起
-
29.69万起
-
16.45万起
-
26.58万起
-
42.79万起
-
43.99万起
-
44.82万起
-
37.98万起
-
29.69万起
-
44.72万起
-
43.39万起
-
46.08万起
-
48.88万起
-
25.58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