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CTB电池技术,小米只告诉你如何先进,就是不说修车很贵

28日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一个人讲了整整3个小时,把过去上千天小米造车的“成绩单”给念完了。

其中,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备受关注,因为这项技术可提升空间利用率,装下容量更大的电池,进一步提升续航里程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配备的CTB一体化技术,集成效率为全球最高达77.8%,电池+地板厚度仅12cm,线束减少91%,集成效率提升3%。”

搭CTB一体化技术小米只告诉你如何先进就是不说修车很贵-图1

总之,雷军想告诉大家,小米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很先进。然而,雷军却没有告诉大家,一旦出问题修起来会有多贵。

关于CTB一体化技术,在这里很有必要多说几句。

CTB与CTM、CTP一样,都属于电芯集成方式的一种,从CTM到CTP再到CTB,越往后集成度越高。

目前,绝大多数电动汽车都采用CTM方式,由单体电芯组成模组,模组组成Pack,Pack组装成电池系统,最终整个电池系统挂在底盘上。

CTP相较CTM集成度更进一步,省去了模组,直接由电芯组成Pack,再装在底盘上。CTB集成度就更高,连Pack都不用,电芯直接集成到底盘上跟车身融合。

CTB省去了模组、Pack,腾出了更多空间,能装下更多电芯,自然也就从物理层面提升了整体能量密度,从而提升了续航能力。

然而,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搭CTB一体化技术小米只告诉你如何先进就是不说修车很贵-图2

站在车企的角度,这的确是个好技术,省去了更多工序、更多材料,可为车企大幅降低成本。另外,它往往还配合一体化车身压铸技术,小米汽车就采用了这个技术,一个大型压铸件就可替换数百个零件,自然也能降低不少成本。

丰田就曾表示,采用一体压铸技术,生产工艺和工厂投资将减少二分之一。已经采用一体压铸技术的特斯拉,由于可大幅减少生产线工人,缩短了工时,减少了工厂用地面积,从而使制造成本降低了40%。

说到底,车企采用一体化技术就是为了降低成本,但这样的车企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利益,因为这种技术将车企打下来的成本又转嫁到了用户身上。

工序、材料是少了不少,可一旦出问题,比如车身受损、电池系统故障,用户很可能会面临“天价”维修成本。

这并非危言耸听。

搭CTB一体化技术小米只告诉你如何先进就是不说修车很贵-图3

去年,一位特斯拉Model Y的车主在进行倒车时,意外撞向了后方的墙体,导致右后侧车尾部分损毁,包括尾门、尾灯、后轮拱、三角窗,以及后减震包。

然而,特斯拉官方给出的维修费用估价竟高达20万元左右,这让车主很费解,表示原价才28万,修车就得20万,不如报废算了。

实际上,修理费用之所以高到如此离谱,并不是因为这些受损的部件贵,而是因为Model Y采用了一体式压铸后车身。

搭CTB一体化技术小米只告诉你如何先进就是不说修车很贵-图4

不同于传统汽车的车身往往由多个部件组成,哪里损伤了就在哪里修复钣金,顶多也就是换个新的部件,费用不会太高,而一体化压铸车身是一个整体,碰撞后通常只能通过切割、焊接等方式进行维修,如果严重就得整体更换。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且不说汽车后市场的维修人员的工艺水平高不高,能达到出厂时大型压铸机水平的多少,反正就算保险公司赔付,把车给修好了,换作我是车主,我是不敢再开了。

更何况,一旦伤及到了电池系统,修复成本甚至可能会比新车价还要高。

小米汽车采用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就是将电池作为了车身的一部分。由于采用电芯灌胶封装,这意味着,哪怕是某一个电芯出了问题,想要找到这个出问题的电芯会相当麻烦,而且很可能会直接更换整块电池。

可动力电池的价格大家都知道,不是一般的贵,用户往往很难承受。

根据中保研发布的第14期汽车零整比数据,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单件零整比系数普遍在40%—60%,这意味着一款20万元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就值8万-12万元。

搭CTB一体化技术小米只告诉你如何先进就是不说修车很贵-图5

所以,站在用户的角度,一体化技术听起来好听,可搭载这个技术的电动汽车,维修起来就会让用户很头痛。

小米作为一家人尽皆知的科技企业,在数码科技领域赢得了无数用户和粉丝,就是因为有着用户思维,可转战汽车市场却没有做好这点,而且跟其他新势力一样,学会了说大话。

就拿小米的CTB一体化电池来说,小米称其是全球首创倒置电芯的CTB一体化电池,属于自研。但实际上,不管是“电芯倒置”技术,还是内部电池的排列方式,都与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非常类似。

搭CTB一体化技术小米只告诉你如何先进就是不说修车很贵-图6

还有就是小米的9100t大压铸机,小米说是由自己全链路自主设计,但实际上,这是跟压铸机供应商合作,至于小米有没有参与,参与多少其实不重要,因为这个技术一般车企做不到,说白了,就相当于供应商给小米做的定制。

其实,小米进军汽车行业是一件好事,毕竟汽车市场有更多的竞争者参与,才有可能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不过,小米汽车初来乍到,理应多站在用户角度出发,也应该少一些“吹嘘”,那样的小米汽车或许才是更多米粉心中应该有的形象。

网友还看了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