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洞察》林彪头颅今安在? 两个西方记者的艰难探访

《安定洞察》林彪头颅今安在? 两个西方记者的艰难探访-图1

作者/李安定

《安定洞察》作者说明: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坐的三叉戟飞机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其后的20多年,关于林彪之死,无论国内国外,种种传言扑朔迷离。1993年,两位西方年轻记者——澳大利亚广播电台的彼得·纳姆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苏珊·劳伦斯却独辟蹊径,锲而不舍地奔走于蒙古、俄国、美国及台湾、香港,历时半年,往返数万公里,终于靠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揭开了一个亚洲当代史之谜——关于林彪之死的内幕。他们的调查纪实刊登在1994年1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上,许多国家的报刊对此进行了转载和评述。但是在中国几乎鲜为人知。

汉纳姆们公布的真相显示了调查性文字报道详实而深邃的魅力。但是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中国官方关于林彪之死的解释,第一次由两个西方记者通过客观、独立的调查给予证实。

调查纪实发表的时候,彼得·汉纳姆和苏珊·劳伦斯都正在北京工作。我曾为此多次采访了彼得,撰写了采访记《林彪之死真相查访记实》,披露了他们艰难的调查历程。采访中,我对彼得·纳姆的严谨态度印象颇深。他谙熟中文,对我的文章涉及的所有事实进行了字斟句酌的推敲。

我的采访记发表在中新社的双月刊《视点》1994年第6期上。文中配有许多珍贵的照片,比如坠机现场、前苏联克格勃人员向汉纳姆展示档案中林彪头骨的照片等。《视点》的影响面不很大,生存的时间也不长,以致今天无论在中新社的资料室和国家图书馆都找不到这本杂志,更不用说那几张珍贵图片了。十年后,在网络上查询这篇文章,只能查到一位林彪研究者在他的论文中提到我的采访记的标题。

近年,国内外许多涉及文革,涉及毛泽东、周恩来,以及林彪的生平的论著对林彪坠机温都尔汗的史料往往语焉不详。所以当我终于找到刊登采访记的1994年版的《作家文摘》之后,决定略加改写,以飨读者。

以上这段文字,是我为2006年新华社《环球》杂志重新刊登我的文章所写的按语。一晃又是十年,这两年随着网络传播的力量,关心1971年“913”事件细节的人们越来越多,我的文章也被在网上频频转发。

值此“913”事件25周年之际,我把此文在我的个人公众号《安定洞察》旧作新读上重新发表。前两天,我和在华盛顿的苏珊取得联系,她很快就把1994年1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登她和彼得那篇《草原上的谜题》的文章的复印件发给我。感谢苏珊,让我终于再次把两张重要的照片放到文章中。我和两位现场采访者一样,对林彪本人和913事件不持立场,我只是对真相和细节执着探究的记者素养深表钦佩。

1、戈壁上的飞机残骸和九具无名尸体 

1993年5月,当时分别担任澳大利亚广播电台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驻北京记者的彼得·汉纳姆和苏珊·劳伦斯飞到蒙古。他们租了一辆苏制吉普车,和翻译一起离开乌兰巴托,向东驶去。每当遇到一个骑马的人,他们就赶上去问路。途经温都尔汗,有人指点,距该市70公里以外一个叫白克的矿区,说是1971年9月曾经有一架飞机在那儿附近坠毁。

彼得说:如果不经人指点,我们无论如何不会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震惊世界的事情,这只是一片戈壁,有一些起伏的小丘,和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景致没有什么两样。矿长的司机告诉我,尽管二十多年过去了,一些散落的残片已经被附近的居民拣去,但是飞机残骸的主体被拖到矿区以后,一直与风沙和野狼为伴,直到1990年,几个中国商人来到这里,矿区把飞机残骸作为废金属卖给了他们。

《安定洞察》林彪头颅今安在? 两个西方记者的艰难探访-图1

尽管如此,彼得和苏珊仍然不虚此行,在这里找到了一些支离破碎的飞机残片,一共有12片,最大的是机身的一部分,有两英尺长,可以确认这里的确有一驾飞机坠毁。

找到那些因飞机坠毁而丧生的人的坟墓并不是容易的事,他们的坟前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任何标记。因为年代久远,这些坟墓间杂草丛生。后来彼得才知道,这里的九个坟茔只是一片空坟。

当时,我并不认为林彪在这批丧生者中间。彼得说。

彼得开始寻找一些当时来过现场的蒙古人。他开列了一个名单,一一确认这些人现在是否还活着,脑子是否清楚,愿不愿意和他谈。最后找到其中的24个,问题几乎是一样的:知不知道林彪在飞机上?他们看到了什么,比如说尸体是什么样子?有多少?苏联人来过,作了什么?

许多人都不知道林彪是谁,他们说,一共有9具尸体,其中一个是女人。飞机坠毁时燃着大火,火光映红了夜空,在十几公里外也能看到。除了手枪套和皮带,大火几乎烧光了他们的衣服。这些尸体在蒙古人看来,生前年纪都很轻,许多人说,那个女人顶多有30多岁。而彼得知道,当时林彪已经64岁,他的妻子叶群51岁。

在事后的调查中,彼得·汉纳姆和苏珊·劳伦斯获悉,蒙古方面的调查组曾就这事作了正式报告。但这个报告属于机密,到2008年才能公开。不过接触过这个报告的人士说,报告里没有提到林彪,只谈到一架中国飞机坠毁,机上旅客全部丧生。在中国大使馆看过之后,这些尸体就地掩埋。蒙古方面还是事后从国外的报道中,听说林彪从中国出逃的事。

有一个人对彼得说,他对林彪在这架飞机上的说法表示怀疑。当时他在蒙古交部担任英语翻译,一天深夜,他突然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命令他立即穿上衣服,十分钟后有汽车来接,随后,他被带到安全部,关在一个小屋子里。有人给他一张印着英文的纸片,让他立即翻译成蒙古语。看着纸片,他十分惶恐,这是一张避孕药的说明书。上面是药效和服用方法。看过译文,安全部的人笑了。事后他们告诉他,避孕药是放在那个女人口袋里的。

彼得明白他的意思,既然按常规推算 ,叶群已经过了使用避孕药的年龄,那么这个女人很可能不是叶群,林彪是不是在飞机上也就存在很大疑问了。

2、无头案——克格勃神秘出现温都尔罕

在蒙古能找到的,彼得和苏珊都找遍了,但是真相依然没有浮出水面。这时,彼得有了新的想法:谜底在苏联人手里。

飞机坠毁的当天,苏联人就立即赶到现场,这主要是由军人和飞机专家组成的调查组。他们负责了解飞机坠落的原因,但似乎对这架英制三叉戟飞机更感兴趣,他们把三台劳斯莱斯发动机中尚完好的1台运回了苏联,而对几具尸体不屑一顾。

后来,有传闻说,苏联人几周后又秘密来到这里,并且挖出尸体进行检查。彼得非常幸运的找到参与其事的少数几个蒙古人之一——一位蒙古病理学家。这位专家帮了很大的忙,确认了由克格勃组织的这次秘密行动,使调查有了新的进展。

后来彼得和苏珊获悉,尽管当时中国封锁了消息,但是苏联官方根据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情况,开始关注这架飞机。苏联人觉得应该再去看一下,于是由克格勃组成调查组,在飞机坠毁五周之后来到现场。他们把棺材全部挖出来,打开,由于蒙古天气干燥寒冷,飞机坠毁燃烧时被烧焦的尸体并没有过于腐烂,在蒙古专家的协助下,他们首先排除了机上乘客的坠机前已经死亡的可能性,因为所有的伤痕都是因飞机坠毁造成的。

接下来,就是确认死者的身份。苏联人带来了4只大箱子,其中有38位中国高层人士的资料,这些人都是自1971年9月13日飞机在蒙古坠毁后没有在公开场全露面的。经过比照,发现作到这一点很不容易,因为烧焦的尸体已经面目全非。于是苏联人就割下那个女人和那个岁数最大的男人的头颅,放在大锅里架起柴来煮。在外行人看来,这非常恐怖,而且要煮很长时间。但是,在病理学专业,这是一种最直接而有效的科学鉴定方法,目的是使毛发与皮肉剥离。然后,苏联人把头骨装箱,带回了苏联。

后来,中国公布说,林彪死于这次坠机事件。许多年以后,这位蒙古人曾经问过当时在场的一位苏联同行,经过鉴别,林彪是否在这些死者中间?但是苏联人断然拒绝回答。

彼得找到一张旧照片,是当时苏联调查人员和蒙古官员在聚餐时的合影。人们指给他看,照片中一位苏联人来自莫斯科第三医院,叫托米林,是调查中主要的病理学家。

彼得想,只有找到托米林,才能确定林彪是否在这架飞机上。于是,他打点行李,用自己的稿费买了一张到莫斯科的飞机票。当时,调查的成败就维系在这张已经泛黄的照片上了。

3、初访莫斯科  托米林拒绝揭秘

凭一张照片,一个名字,在一个国际大都市寻找一个人,真是中国人说的大海捞针,尤其当彼得得知莫斯科的第三医院已经撤销的时候。但是彼得锲而不舍:当时我觉得还有线索可寻。我拿来照片,找遍了莫斯科的大小病理实验室,终于有人认出了托米林,给了我一个电话。

托米林对彼得很友好,但是拒绝回答他的问题,托米林说,他和克格勃有协议,不得泄露调查结果。尽管克格勃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但仍然要经过克格勃的后继机构的批准,他才能把秘密公开。

彼得费了很大周折,才弄清楚取代了克格勃的两个新机构的分工。他送去了要求采访的申请。但是,这些机构的工作效率很低。当时,正是盛夏,莫斯科的官员们许多都到郊外度假去了。他一趟趟地往这些机构跑,但是往往连人都找不到。这是整个调查经历中最令人沮丧的日子。签证眼看到期。钱也花得差不多了,而彼得的申请依然没有结果。

幸好,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了解了彼得调查工作的重要性,愿意资助他的部分费用。他决定利用等候申请批准的这段时间,前往美国,从另一个角度进行调查。

在美国,一些来自台湾的国民党高层人士向彼得透露,林彪40年代曾主动和蒋介石联系,在最后失宠时,他会不会投奔台湾曾引起揣测。

这样,彼得就更需要弄清楚,在蒙古坠毁的飞机上,有没有林彪和叶群。

4、纽约 中央公园 张宁诉说913之夜

在美国,彼得访问了外交界、情报界、新闻界人士和许多学者,但是没有新的进展。

有位朋友告诉彼得,张宁正在纽约。她是林彪的儿子林立果当年的未婚妻,是少数几位最后见到林彪的人中的一个。朋友从一位华人饭馆老板那里找到了张宁的电话号码,并帮忙安排了彼得和张宁在广场饭店见面。

《安定洞察》林彪头颅今安在? 两个西方记者的艰难探访-图2

虽然听说张宁这些年吃了很多苦,可是出现在彼得面前的是一位端庄秀丽的女人。她长发垂肩,皮肤细腻,化了淡妆。他们信步走到饭店旁边的中央公园,在一个金色水塘边的长凳上坐下去。那天风和日丽,水塘里放养着许多鸭子,自由地游来游去,彼得记得,在他们谈话的时,鸭子嘎嘎的叫声始终不绝于耳。

张宁说,在北戴河那最后的晚上,虽然她吃了安眠药,睡着了,没有亲眼看见林彪、叶群登上飞机,可是她确信林彪就在飞机上。

彼得突然问张宁,叶群是不是过了绝经期?

张宁感到非常意外。她想了想,很肯定地说:叶群确实还有生育能力。她回忆说,在北戴河,林彪因获知毛泽东在巡视南方时的秘密讲话而坐卧不安。有一天,他很反常地去到叶群地卧室。第二天,叶群着急地去找大夫,问是否可能因此怀孕,大夫作了检查,才让她放了心。

于是,彼得告诉张宁坠机现场女尸口袋里发现避孕药的事和他的疑问。

彼得问,叶群会不会经常服用避孕药?张宁说,不大可能,因为叶群非常爱惜身体,她会害怕避孕药的副作用。但是林立果有时带着避孕药,是不是他把药塞在叶群的手袋里,也不得而知。

张宁用平稳的语调,对彼得诉说了1971年9月12日最后几个小时发生在林彪别墅的事情。

那天,一家人正在看电影,林彪吃了安眠药,进房睡了。林立果突然回来,把叶群叫到另外一间屋子里密谈。(彼得后来看到李德生将军的回忆,毛泽东乘坐的专列躲过林立果布置的袭击,从南方回到北京,12日中午,在丰台召见李,作了防范部署。)密谈后,叶群出来向大家宣布,让大家作好准备,明早七点乘飞机去广州。与叶群一直不和的林彪的女儿林豆豆急忙去给警卫部队打电话,给北京报信。11点,周恩来来电话询问,叶群在电话里谈了10多分钟,显得很慌乱。放下电话,她改变了决定,让大家立即出发。林豆豆拒绝离开;林立果没有去叫正要朦胧入睡的张宁,他带上几个亲信,和叶群一起把还没清醒过来的林彪拖上汽车,向山海关机场冲去。

叶群的司机事后告诉张宁,仓皇中林彪等人是从飞机上抛下去的一个软梯爬上去的。林彪很虚弱,下面有人把他扛在肩膀上,上面叶群用力拽他,才登上飞机。

飞机立即起飞,向东南方向飞去。20分钟后飞机又折回来,在机场上盘旋几周,然后向北飞去。而彼得在蒙古和俄国时,都曾经有人告诉他,飞机进入蒙古后,一直向北飞到苏蒙边界,却又折回向南飞了200公里,然后坠毁。彼得说,这其中的缘由,他还始终不能破解。

5、再访莫斯科 托密林揭开旷世之迷

在彼得重新获得俄国的签证,返回莫斯科的途中,他惊喜地获悉,托米林已经获准向他透露22年前的调查结果。

10月的莫斯科已经开始下雪,大雪覆盖着整座城市,到处一片洁白,这正是彼得心中憧憬的莫斯科。

彼得和托米林通了电话,约定下午四点半到他的办公室去。穿过病理实验室,他看见了解剖尸体用的很大的木头台子,还有浸泡尸体用的水池。

在办公室,除了托米林,还有另一个身材伟的俄国人在等彼得。托米林介绍说,他叫扎格沃斯金,是原克格勃的将军,也是调查那次飞机坠毁事件的负责人。

彼此没有寒暄,扎格沃斯金以一种军人的直截了当说出的第一句话是:“20多年来,全世界只有四个人知道这个事件的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当时克格勃主席)、我和托米林。今天,我们将把这个调查结果透露给你。”

当这个谜底即将揭开的历史时刻,彼得感到心在剧烈地跳动。

“林彪和他的夫人叶群确实在飞机上,并且因飞机坠毁而丧生。”扎格沃斯金断然说。

“你们如何证实这个结论?”彼得问。

托米林拿出一包令人恐怖的照片和资料,其中有一张从正面、侧面三个角度拍摄的头骨照片。“这是林彪的头骨。”托米林说,林彪的脑部在战争中负过伤,位置正好和头骨上的伤痕吻合。

林彪在指挥八路军对日军的一个战役中负伤后,1938年到1941年曾经在苏联长期治疗。苏联人保存着林彪包括牙科在内的详细病历。有关林彪的牙科的记录也与头骨的实际情况丝毫不差。

托米林告诉彼得,人们的耳垂如同指纹,是一个人一个样,几乎没有重复的,因而是鉴定身份的重要依据。他们从现场割下了那具女尸的一只耳朵。“我可以通过耳垂形状独立下结论,或是仅凭对照牙科的记录进行辨认,也可以通过头颅的伤痕辨别。这三个方面的对比都获得真实可靠的结论——我们在蒙古温都尔罕拿到的的确是林彪和叶群本人的头骨。”

“我们另一个鉴定方向,是用头骨对照了林彪生前的照片。”扎格沃斯金说,“克格勃的资料里有一张俯拍的林彪的免冠照片,这是很难得的。照片清楚地显示了林彪头部的伤痕。我们还把头骨照片和林彪的一些照片叠放,看到两者的轮廓完全重合。”

克格勃的鉴定工作做得一丝不苟。在林彪的病历中,有他患过肺结核的记载,为了万无一失,他们又重返蒙古,托米林记得,那天正是11月7日,十月革命节,大戈壁上已是北风怒号,天寒地冻。他们挖出了尸体,在右肺部确实摸到了钙化的硬块。此后,蒙古人把这些残缺的尸体火化。蒙古人用木柴和煤油把尸体烧了很长时间,然后把骨灰放在布袋里交给中国。

彼得问起飞机的黑盒子,他们说黑盒子找到了,但克格勃鉴定时没有发现录音里有飞机和地面的通话。这是一个还有待后人揭开的谜。

他们向彼得证实:林彪和叶群的头骨至今还保存在俄国,在前克格勃的资料库里,没有鉴定过林立果的尸体,克格勃对他完全没有兴趣,苏联并没有把林彪就在这架飞机上的调查结果通报蒙古人。

两位克格勃调查者对自己的判断把握十足,破例地在报告上签署了个人的姓名。苏联官方非常满意他们的工作,给予他们嘉奖和晋升;托格沃斯金被晋升为将军,托米林则被委派领导国防部所有的实验室。

谈话的气氛十分友好。在解剖台旁边,彼得和两位俄国人一起喝了下午茶,吃着单位食堂烘烤的美味蛋糕。分手的时候,托米林从资料夹里取出几张照片送给彼得。“这些照片今天看来恐怕对你更有用。”托米林说。

彼得在我采访结束时平静地说:半年的调查,终于找到了一个林彪之死历史悬案的谜底,尽管它的许多细节出乎我们的预料。

中国人对于一个悬案的认定,奉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铁证。作为一个中国记者,我由衷钦佩彼得和苏珊追求历史真相一丝不苟的职业道德和优秀新闻记者冷峻思辨的调查技巧。他们的工作为中国当代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旁证。(作者系独立车评人,新华社高级记者)

网友还看了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级别: SUV
综合平均油耗: 6.31L
网友评分: 4.69
发表口碑 查看口碑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