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翼汽车的智能互联探索之路
诞生一周年的互联网汽车品牌凯翼汽车,最近可谓动作不断,继7月28日于北京举办“凯翼+你 一起造车”众包平台上线发布会之后,8月31日,凯翼一众工作人员移师上海,但这一次,不是只开发布会那么简单——凯翼汽车将在上海安营扎寨,成立自己的智能互联研究院。本次发布会的目的,即是正式对外宣布凯翼智能互联研究院在上海落成,并发布研究院目前正致力于研发的智能互联品牌icar。
智能互联产品正在各个制造领域中涌现,其中,因为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消费电子领域和汽车领域将如何智能互联化,更是备受关注。海尔和华为联姻、戴姆勒宣布要与谷歌和苹果展开“不同形式的合作”……最近几年,类似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与科技巨头展开合作的新闻层出不穷,但是,即使是像戴姆勒这样有100多年历史的老牌汽车企业,在试水这个新领域时,也不乏自己可能会沦为科技巨头生产汽车的供应商的担忧,“我们不想成为不再与客户有直接联系而只是提供硬件给第三方的承包商”,戴姆勒CEO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不久前接受采访时说。可见,面对科技发展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哪怕你是传统行业里的巨无霸,在迎接机遇的同时,面对的显然更多是挑战和颠覆。
作为汽车行业里的新兵,凯翼有什么资本来与科技新势力抗衡?在当下危机重重的中国汽车产业里,凯翼如何在顽强求生的同时,走出一条独具自己品牌DNA特点的发展之路?
8月31日,“凯翼智能互联研究院揭牌暨凯翼智能互联品牌发布会”上,继众包平台上线发布之后,凯翼汽车,这个自诞生即以“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作为品牌愿景的初生牛犊,再次让人们眼前一亮。
凯翼,专注智能互联的汽车企业
去年8月28日,成都车展,凯翼品牌正式对外宣布发布“致力于打造年轻人喜爱的智能互联汽车”的品牌定位,凯翼汽车总经理郑兆瑞先生同时还发布了凯翼的核心竞争力组合:新(新思维)、轻(轻资产)、精(精产品)、智(智能化)、赢(一起赢),以此作为凯翼品牌差异化发展之路的战略指导。
本次发布会上,作为主持人的凯翼汽车营销中心总经理助理贾守平先生再次回顾了这个战略指导方针:“轻”和“精”是凯翼在组织规划和产品质量上的自我要求;众包造车是对创新的践行;智能互联研究院的成立、智能互联品牌的发布,则聚焦于“智”;之后,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凯翼将与战略合作伙伴、凯翼的众包造车合伙人、用户等实现共“赢”。
如果说众包造车这个概念的提出和落地,过程中曾遭遇种种质疑,乃至泼冷水,这次,凯翼成立自己的智能互联研究院、发布自己的智能互联品牌icar,在中国媒体话语场里,则明显不会遇到前者那样的刁难。原因在于如下两点:首先,车联网以及汽车的智能互联化是大势所趋。其次,作为中国第一家提出打造智能互联汽车品牌的企业,凯翼这次的战略布局可谓顺理成章。
按凯翼汽车总经理郑兆瑞先生在发布会“凯翼智能互联战略解读”环节中所给出的数据,目前全球汽车智能互联的市场规模为352亿美元,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267亿美元,发展速度迅猛。同时,伴随创新科技和互联技术的发展,中国国家发展战略提出的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也为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给予指引和政策倾斜。
作为新兴市场,在传统制造业,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上中国已经与国际并步齐驱,给汽车智能互联带来的全新的、广阔的市场,以13亿人口、全球最高汽车保有量做基础试验田,加上相比传统制造业而言,新技术的准入门槛并不是很高,中国完全有可能在这个领域超越发达国家,诞生自己的超级企业。
与传统汽车企业相比,轻装上阵的凯翼在智能互联产品的研发上天生具备一些优势:自诞生起就具备互联网基因、智能互联的企业初始战略、更开放的心态、更勇于创新、且拥有自己的创新平台(众包平台、智能互联研究院)和越来越多的加入凯翼的高科技人才。
时代机遇、自身优势,加上对行业的深度洞察,以上种种,让包括凯翼汽车董事长陆建辉、总经理郑兆瑞在内的凯翼领导层坚定信心,哪怕困难重重、哪怕质疑不断,凯翼汽车的智能互联之路必将一往无前地继续探索前行。
在本次发布会之后,凯翼的智能互联研究院对来宾开放参观,大家发现,在办公区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app构成的创意图形,某个角落,还有一个由齿轮构成的人类大脑的巨型标识——就办公室的布局、装修来看,这里显然更像一个处于创业阶段的互联网公司。目前,这里工作的员工人数为125人,到2020年,员工人数将到达450人。
就像乔布斯说苹果并不是一个硬件公司,而是一个软件公司一样,凯翼也不能被看做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汽车公司,诞生一年,一个集汽车、智能硬件、软件、媒体、服务等于一身的新时代的智能互联汽车企业已初具雏形。
戴姆勒CEO文德恩的忧虑,凯翼几乎天然免疫。
从让人了解车,到让车读懂人
icar,车即是我,车即是家
有媒体记者曾调侃目前国内的车载智能设备说:“充其量只能称之为车联网多媒体系统……以便捷性和娱乐性为诉求的中国智能互联汽车系统,最多只需要在车辆OBD接口上加装一套信息读取辅助系统,就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实现。”所以,该记者有了中国的汽车智能互联只是假智能互联的喟叹。无独有偶,不久前《经济学人》杂志刊登了一篇报道,标题就是《智能互联汽车:四个轮子上的智能手机?》。
的确,作为移动终端,手机已经可以实现很大一部分智能互联汽车的功能,智能导航、实时道路地图、收费功能、语音识别、指纹控制,以及娱乐系统等。如何让智能互联汽车真正智能起来,这就是具备创新思维的行业新星凯翼汽车正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与众包造车平台颠覆行业造车理念一样,凯翼汽车智能互联研究院肩负着突破行业旧有智能互联思维的责任。
在凯翼智能互联品牌icar发布会上,凯翼汽车研究院的院长卢礼华博士对未来icar的功能给出了详细的解读。icar的品牌定位是致力于打造智联·极简车生活——让每个人轻松享受智能互联带来的简单生活。为了实现这样的品牌愿景,凯翼的研发团队将从“情境智能”、“互联探索”两个方向去攻坚。
icar的情境智能采用了智能的情境习惯性分析,与普通的智能互联产品仅仅关注司机行车过程中的习惯不同,icar会从更多的生活细节入手,例如心情的变化,对天气的关心、每天出行习惯的记录、爱好的分析等,全面洞察用户的“车生活习惯”
在互联探索方面,icar则能够将手机、车机、电脑/平板、智能家居/穿戴设备等有机集成,加上语音云、内容云、存储云、管家云、智控云这5大云平台服务,icar将让未来车主实现以车为生活原点的全新体验。
这种体验到底是怎样的呢?卢礼华博士说:“当你醒来时,他会主动告诉你现在的天气,提醒你出行带伞,他会根据你的出行习惯,为你提前收集交通路况信息,为你提供选择路线,他会帮你排查周边生活环境,帮你筛选你最喜欢吃的美食……”
这两个探索方向,未来可能使用到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先进传感器(雷达、激光雷达、GPS),机器对机器的通信(放在汽车上,即V2V),机械技术(液压泵、燃气增压),无线技术,小型、低成本计算及存储设备,先进的显示技术,云管理软件(如虚拟化、计量装置),数据中心硬件,高速网络,软件\平台即服务(SaaS、PaaS),自然人机接口……
这些技术都是已经存在的成熟技术,现在,凯翼通过其“轻”的核心竞争力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参与研发,以期实现乔布斯式的点石成金。
在整合资源方面,凯翼智能互联研究院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包括:富士康、中国电信、科大讯飞、钛马车联网、凯立德,ITE等众多优秀企业,这几家合作伙伴将分别从软件、硬件、电信服务、语音识别、地图导航、互联网+解决方案等方面与凯翼展开合作并现场签约。
至于如何整合资源和技术创造出革命性的产品,则是生来不凡的凯翼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创新的技术在不久的将来,在凯翼智能互联研究院2016、2017年推出的新产品中,就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当天发布会主持人贾守平说,“一个产品研发、设计周期往往是漫长的,我们希望通过每一个凯翼人的努力,去缩短这个时间,也希望在各位战略合作伙伴的指导、帮助下,凯翼智能互联研究院及我们的智能互联产品icar能为中国汽车业注入更多活力,创造出属于中国年轻人的未来驾驶新体验。”
中国汽车智能互联的新情境。——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