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斯莱斯120周年“传奇车型”系列之:1970年代劳斯莱斯卡玛格
1966年,劳斯莱斯推出了由品牌车身制造商Mulliner Park Ward精心打造的银影(Silver Shadow)双门三厢轿车,随后在1969年,劳斯莱斯开始着手规划银影的继任车型,并明确要求新车型的设计需与现有产品系列有显著区别。同年10月,一辆Mulliner Park Ward制造的三厢轿车被送往意大利都灵的宾尼法利纳公司总部,尽管这并非两公司的首次合作,但此次却显得尤为不同。劳斯莱斯与宾尼法利纳之间的合作默契十足,宾尼法利纳深刻理解劳斯莱斯的文化底蕴。
宾尼法利纳公司基于这辆三厢轿车的底盘,着手设计全新车型。这一设计不仅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劳斯莱斯有史以来首次完全采用公制单位制造,而且与Mulliner Park Ward所打造的车型并行生产,而非替代关系。项目的设计重任落在了宾尼法利纳的造型总监保罗·马丁肩上,他曾主导法拉利Dino Berlinetta Competizione概念车的设计。马丁及其团队接受了详尽的设计任务简报,目标是打造一款现代而时尚、又不失劳斯莱斯经典优雅的汽车。设计要点包括:舒展的长线条轮廓、棱角分明的车身型面、与经典的进气格栅设计相协调,同时降低车身高度、拓宽车身宽度,采用更加倾斜的挡风玻璃和弧面侧窗。
宾尼法利纳与劳斯莱斯的设计师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这款车型的最终设计。新车不仅轻盈灵动、视觉效果修长,还摒弃了过度的镀铬装饰,转而依赖精心设计的型面来展现美感。车身饰件与灯组设计简洁而尺寸适中,内饰则充满了现代感和功能性,配备高精度仪表,类似飞机驾驶舱的布局,开关和控制按钮位置直观且易于操作。
在设计上,新车保留了劳斯莱斯最经典的标志性元素,如帕特农神庙进气格栅,但大胆地将其上缘向前倾斜4度,这一设计在当时极具辨识度且颇具争议。这款车型是劳斯莱斯自1971年汽车业务独立后的首款全新量产车型,因此承载着证明自身实力的重任。1972年7月,代号为“Delta”的第一辆原型车进行了上路测试,经过三年的研发,最终在1975年3月向世界展示了它的风采。
在命名上,劳斯莱斯选择了“卡玛格”(Camargue),灵感源自品牌与法国南部的深厚渊源,特别是亨利·莱斯爵士生前常去的阿尔勒市以南的沿海平原。卡玛格的设计既引人注目又不失优雅,拥有宽大的车门,便于乘客进出。前排座椅靠背可通过按键电动控制倾斜角度,为进入后排提供便利,后排座椅则宽敞舒适,视野开阔。内饰方面,卡玛格首次采用了名为“Nuella”的超柔软皮革,仪表板上的开关和仪表盘均置于哑光黑色矩形框架中,营造出航空风格的时尚感。此外,卡玛格还是劳斯莱斯首款搭载整车双区空调系统的车型。
技术层面,卡玛格搭载了铝制6.75升V8发动机和三速自动变速箱,底盘配备了全独立悬架系统和自动高度控制系统,确保了劳斯莱斯标志性的“魔毯般驾乘感受”。在动力性能、安全性和舒适体验方面均实现了大幅提升,价格几乎是银影的两倍。同时,卡玛格也是劳斯莱斯首款从设计之初就符合全球日益严苛的安全标准的车型,具备强化的碰撞安全设计和吸能内饰材料,全车座椅均配有安全带。
卡玛格最初在伦敦北部的Mulliner Park Ward工厂生产,1978年后转移至克鲁郡的劳斯莱斯工厂。在12年的生产周期中,卡玛格共售出529辆,其中75%销往美国,稀有性不言而喻,使其成为当今收藏家竞相追捧的珍品。卡玛格的设计美学至今仍存争议,但它无疑是劳斯莱斯最具辨识度的车型之一,深受最初熟知它的那一代人的喜爱,也日益受到汽车收藏家及爱好者的青睐。大卫·普拉斯托爵士认为汽车是彰显个性的商品,而卡玛格无疑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让车主能够大胆表达个性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