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车记30年》第72集:坐进汽车的人生

 

汽车带给人们的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汽车大潮来的太迅猛了,以至于汽车是什么?在中国,许多所谓学者、官员还一头雾水。

即使到了今天,谁能告诉我,轿车是什么?在中国,轿车是政治、是技术,是权利、是财富,是文化、是情人,是出行的“飞毛腿”,是财富的流水线,是污染和拥堵的罪祸首,是新能源和移动互联的新载体,还是贫富不均官民对立的标志物?

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才不过十多年,轿车突然以每年上千万辆的速度奔腾而来,爱它、骂它,驾驭它、限制它,一切变化得太快,让人一时找不着北。

80年代,一张广州海珠大桥上班高峰时段的照片,一直烙印般留在我的脑海里:潮水一样的自行车,拥塞了整个桥面,围在车流中的公共汽车,仅如一叶扁舟。

《安定车记30年》第72集坐进汽车的人生-图1

十多年过去,自行车流换成了轿车流,一座座新城市拔地而起,足以与许多国际大城市一争高下了。但是拥有几百万辆轿车的中国城市,还远远不是“汽车社会”,犹如一夜暴富的“亿元村”,别墅成排,豪车遍地,村中心餐馆歌厅灯红酒绿,但是它还远没有一个现代化城市的管理水平。

欧美国家,用了四五代人,一百多年打造的“汽车社会”,并非中国人十年就可以超越。

中国人喜欢开大车,引进车型国产化,外国人终于掌握了诀窍,中国特色就是把轴距加长。

中国人喜欢开快车,北京有“二环十三郎”,保定有“我爸是李刚”。

中国人喜欢开“斗气车”,你争我抢,互不相让,因此也必须忍受堵车之苦,京藏公路黄金周没有狂堵30公里才是新闻。

中国人喜欢开“山寨车”,国际名车的外形,不到一半的价格,还有更换“山寨”车标的一条龙服务,外国公司在中国打侵权官司永远打不赢。

中国是世界上道路监控探头最多的国家,也是为数不多拥有交通警察这一警种的国家,但是管理水平如此低下:在北京的五环,一遇车流降到步行的速度,你就能准确判断,一定有交警在前面设卡查扣违章上路的外地货车。

汽车社会,是20世纪地平线上最显著的人文景观,没有什么发明在过去3000年里,对人类产生了如此深远的改变。尽管把汽车贬低为夕阳产业,但是人类不会出现飞机社会、航天社会、高铁社会、家电社会、股票社会、商品房社会;尽管我们预测21世纪可能是手机和网络社会还为时过早。

130年前,汽车从欧洲启动,在美国壮大,在日韩振兴,在中国引发产销量的奇迹,从而完成了它在全球产业重点的“东移”,成为一个全面覆盖全球的社会模式。

(85集纪录片《安定车记30年》,在优酷汽车,腾讯视频汽车,一点资讯,以及网上车市等网站和移动端同步播出。)

《安定车记30年》第26集:需求,再次提出挑战-图2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