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谢卫列老师,在说我今天的发言之前,想先针对MSN崔啸提的问题说说自己的观点。
垂直媒体、自媒体与平台媒体的生态共荣圈。
首先他提到一个渠道的问题,新浪、腾讯、网易、搜狐,他们的微博、微信、还是新闻客户端也好,不可能突然就把媒体全赶出去,说不让你们来玩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平台化的媒体,是平台就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生态系统。如果没有像车云网这样的媒体在平台上发展,生态系统就不完整,平台自身也是生存不下去的。我们这种垂直媒体和平台型门户、微博、微信,就相当于APP跟APP Store的关系,这是未来媒体形态的发展趋势,而且是不可逆的。
第二,谈到意见领袖的问题,自媒体。车云网一直非常关注自媒体,媒体是有很宽泛的概念,一方面分为自媒体,是一种个人媒体,或几个人组成的媒体;一方面分为机构媒体,是基于一定的组织形式而构成的媒体系统,他和自媒体的影响力和作业生产方式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我个人觉得自媒体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媒体,举个例子,今年Jeep已经连续请了好几位自媒体,而且是非汽车行业的科技自媒体到美国试驾、参观硅谷。这些人不懂车,他们回来写的文章也没有怎样提到车的性能,只是从感性的角度描述这次旅行,但是效果非常好。有一个自媒体还说自从参加了吉普的活动,微信粉丝里很多人都来向他讨教买车的问题,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Jeep通过和自媒体的跨界合作,把自己产品影响到传统汽车媒体所不能影响到的人群。其实自媒体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以前的名博、微博大号都算是自媒体,只不过微信公众帐号的出现让自媒体变得很火,而且真正开始实现了盈利。程苓峰在微信自媒体文章里加广告,一个月挣了十几万。《罗辑思维》向他的用户求包养,一天之内收了160万的会员费。这就为自媒体的商业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所以我觉得自媒体现在已经形成了与机构媒体相抗衡的态势,而且也有很多优秀的机构媒体人转为自媒体。
车云网的四维创新
刚才一直在讨论什么才叫新媒体,前面几位老师都去百度查过。我没有查新媒体的概念,但车云网肯定是一个新媒体,不是因为车云网是今年4月份才成立,时间很新,而是它真的是在实践做一些很新很好玩的事情,可些还在初级阶段,看不出来,我今天想通过这个论坛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思考。我们不敢给自己戴高帽,也谈不上很大的创新,只能说是做了点微创新,我总结了四个方面:
第一,内容定位。车云网是第一个汽车科技媒体,是汽车和科技的跨界内容形式,在此之前,这个细分领域是没有一个专业媒体存在的,我们不但报道通用、福特,也报道谷歌、苹果,更对汽车产业链中的各种创新保持敏锐的观察,这是内容定位的创新。
第二,媒体形态。如果把车云网定位于网络媒体,我们抛弃了传统的网络媒体资讯密集的页面布局,采用了一种轻巧的博客形式。其实博客的媒体形态在国外已经流行了好几年,为什么博客体在媒体中发展比较快呢?我认为现在的网络媒体已经进入了一个内容过剩期,必然导致内容的贬值。而且对于网络媒体来讲,长尾定律是不适用的,遵循的二八原则,也就是80%的用户价值、商业价值是通过20%的内容贡献的。
车云网所做的,就是集中精力把塔尖的工作做好。我们每天只更新5-6篇高质量的文章,不会给你太多的东西,也不会无限制的转载。网络媒体一直是海量资讯任你选的模式,但是车云网走的是精品资讯任你挑,我们不仅放大了这些优秀文章的价值,而且也提升了用户的阅读效率,虽然算不上是颠覆性的创新,但也是微创新。
第三,内容分发。比如说网易汽车的东西,它可能在网易客户端或163.com上可以看到,但不可能出现在新浪汽车频道或新浪客户端。网络媒体已经从内容转载模式过渡到内容输出模式,搜狐更是在进行全员自媒体化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的趋势是,门户网站会往平台化深入发展。而传统媒体、新媒体则是各个平台所要极力拉进各自生态圈的盟友。
在这种趋势下,车云网的内容分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第一是PC端的网站cheyun.com不是唯一的分发渠道。二是移动端的重要性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三是在移动端,主要通过微信公共帐号以及与各大新闻客户端合作,获得更丰富的内容推广和分发资源,成为一个真正的跨平台媒体,并且独立运营。独立运营就是说我们不是简单地把网站上的内容拷贝到不同的地方,而是根据不同的平台属性,有针对性地运营。
目前我们已经入驻鲜果、网易、搜狐、腾讯、Zaker新闻客户端,还有一些在谈。未来车云网是一个什么概念,一篇文章可以在十几个平台上实现联动推广,这样就实现了精准推送下的广泛覆盖,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独特的竞争优势,我相信未来在移动端会诞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第四,理念创新。新媒体从目前来看,内容和其他的传统媒体没有本质区别,最大的区别在是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在经营,一旦从量变转为质变,就会呈现出与目前的网络媒体完全不同的一种形态。车云网成立半年,可以说初步打开了局面,我们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转发比较高,有人说,车云网是内容为王的媒体,因为我们是精品原创策略,但这种说法又不完全对,谢老师一开始也说了,现在早已不是内容为王的时代了,这个我非常认同,《纽约时报》是内容为王的标杆,但是也受到了营收方面的困惑,他想通过收费墙的方式从客户端向用户收费,被批评为是一个死胡同。《华盛顿邮报》已经卖掉了,默多克之前用超豪华的团队做一个非常高端大气的数字媒体《the daily》也停刊了。所以光靠内容,即不能带来收入,也不能构筑持续的影响力,还缺一个什么呢,是粉丝经济。
《连线》杂志的第一任主编凯文凯利有一个很著名的理论,叫做“1000铁杆粉丝理论”,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一千个铁杆粉丝,就足够养活自己。车云现在切入汽车科技方向,虽然用户目前还比较小众,但致力于打造这部分人群的影响力,形成这种铁杆粉丝的效应。如果没有这种铁杆粉丝的效应,所谓的内容为王只是空中楼阁。
再说得具体一点,我们认为用户关系比内容对一个新媒体更加重要一些,现在微信上的自媒体流行让读者打赏,其实这个就是对用户关系的考验,你的真正铁杆用户是愿意为你付费的。刚才谈到了《罗辑思维》一天收会员费100万,程苓峰一个月可以收入10多万,但是他们的模式是不一样的,程苓峰还是传统广告的模式。《罗辑思维》则是会员的模式,提供作为会员应有的服务,它是一种粉丝效应。这就是内容为王下的广告模式和会员关系下的粉丝经济的区别。如果真正能把粉丝的效应做好,把会员关系、用户关系做好,未来车云网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我们现在要努力的,除了把文章做好,更重要的是构建和维护一种真正的用户关系,这种用户关系是将网站、作者、读者、用户、客户真正融入到一个圈子里。以往我们做媒体都是站在圈子外报道它,但是现在我们要成为圈子里的一部分,不做无谓的呻吟,不隔岸观火,也不基于广告主的需求来构建我们的内容。只有做到这一点,车云网作为一个新媒体才能走得更远,到那时,车云网也不仅仅是一个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