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州车展

网上车市

车市首页 » 资讯 » 其他车市 » 审视过去展望将来 探讨重塑汽车价值观

审视过去展望将来 探讨重塑汽车价值观

2012-03-09 10:32 来源:《青年参考·汽车周刊》  编辑:李伟龙  

重新审视过去10年甚至30年,我们这个时代是日新月异、狂飙激进的。作为过去30年中国经济和社会改良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产业堪称时代的符号。
    如同奔涌的江水以不可阻挡之势滚滚向前,低成本扩张的边际效益已经达到极限,中国经济如何保持可持续快速增长,正面临世界角色分工和内在体制与机体创新的抉择。作为时代的符号,中国汽车产业头顶全球第一大产销国的桂冠,却面临大而不强的尴尬,并受到来自能源、交通拥堵和消费观改变的挑战。
    2012年,“井喷式”增长已是一个传说,但它带来的固有思维方式还在左右着车企的战略决策。新车上市的节奏如同赶集,对高利润和高销量的追求依然痴迷。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预期是说给别人听的,赌徒般的冒险还在支配着车企不断扩大产能,增加经销商数量,以“卖白菜”般的热情对有限的消费资源竭泽而渔。
    中低端市场的竞争堪称惨烈,高档轿车市场同样硝烟弥漫。奔驰S级抢先发动了直降20万元的价格战,奥迪董事会主席施泰德则宣称:奥迪在中国尚处于由点到面的布局中,经销商数量翻番和2015年在华产能70万辆的大跃进,正在加速市场生态的剧变。甚至有人说,跨国车企叫卖的不是“现代工业化的科技结晶”,不过是一台台回收利润的赚钱机器。
    工信部部长苗圩提出“汽车强国”的三大标志条件:一是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二是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三是要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一被业界高度认同的观点却与现实相差甚远。国产汽车的“国家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心猿意马,尚在高起点中自我满足;“地方队”对资本运作的热情远远超过对技术的关注。举目寻找汽车中国的正道,那些对研发舍得投入,埋头做好产品的企业真是凤毛麟角。
    伴随汽车市场的快速发酵,上亿中国人实现了汽车梦。当汽车梦与城市化追尾,我们看到的是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人们尚未真正享受出行的便捷,就被拥堵、尾气、噪声所包围。
    与此同时,行进在财富路上的中国人正因为社会机遇不同和分配机制漏洞出现阶层裂变,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在半工业和半城市化的急行军中摩擦碰撞,通过汽车这个载体传递出阵痛。从“我爸是李刚”到“李双江之子肇事案”,从“药家鑫”到“郭美美”,从“许云鹤”到“小悦悦”,再到系列校车事故,在一条又一条让我们惊悚的社会新闻背后,总有汽车的身影。
    我们将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汽车强国,能够真正从中国市场出发去深刻地改变全球市场?我们将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汽车社会,让这个全新的、车轮上的国度在实现高效的同时,达成人、车和自然的和谐,并由此出发,真正推进中国现代化文明的进程?
    重塑汽车价值观。这将是个规模庞大不如特色鲜明、“做大”不如“做强”的时代;这将是个跑马圈地不如精耕细作的时代;这将是个“疾风暴雨”高利润不如“细水长流”持续增长的时代。
    重塑汽车价值观。产能不是越大越好,产品不是越多越好。从数量论转向价值论,从攻坚战转向阵地战。那些谋求可持续发展,专注于新技术创新,执着于制造工艺的改良,放眼于整个产业链的拓展,富有社会责任,能与供应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共同成长的企业,才有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
    重塑汽车价值观。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拥有自己的汽车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现代家庭生活的幸福理想和个人的自由与成就;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汽车业的探索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改革的方向。它承载了大国崛起的梦想。
    重塑汽车价值观。我们不能简单将汽车社会的阵痛归结于车辆本身。事实上,让民众惊悚的其实不是以汽车做标签的阶层划分,而是财富分配不公、传统文化偏失、公民精神气质变异等深层次问题。作为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更高效、更环保、更人性化的汽车产品将成为社会改良的利器,并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重塑汽车价值观。这是《青年参考·汽车周刊》的定位与使命。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编辑 李伟龙)

更多>>热点资讯

  • 24小时
  • 本周
  •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