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州车展

网上车市

车市首页 » 资讯 » 宁波车市 » 岁末年初政策频发定调新能源

岁末年初政策频发定调新能源

2012-01-06 09:5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刘旭  编辑:陈洁薇  

商务部日前表示,已制定完成新一轮刺激消费草案。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传统汽车产业对于消费的刺激已经非常有限,而新能源汽车走向还未明朗。因此,在新一轮刺激消费的方案中,汽车产业并非重点。”这也意味着,在汽车产业方面,针对传统车型的补贴政策基本不会出现,或转而投向新能源汽车领域。

传统技术追赶希望渺茫

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曼青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传统汽车市场接近饱和,汽车产业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非常有限,尤其在一线城市,限购、限行将成为政策导向。

“实际上,在政策方面,对于整车生产制造一直处于收紧状态,已经没有放松的必要。”何曼青称。

在这种情况之下,2012年市场将平稳微增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北京汽车行业协会会长安庆衡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相关政策反射于市场上,可以看到相应的变化,即中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在2012年会呈现微增的趋势,刚性需求决定了汽车产业不会被抑制;自主品牌短期的困境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核心技术的积累已经成为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

“长远而言,合资企业处于优势地位的状况很难扭转,在后合资时代,自主品牌企业在传统车型领域将面临很大挑战。”安庆衡称。

实际上,《目录》的修订也主要是基于汽车产能过剩的市场状况。分析人士称,不鼓励并不是限制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的最大市场之一,国内汽车生产企业的年产量世界第一,而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自主品牌的发展空间,将汽车整车制造从鼓励项目类删除,也是考虑到能够鼓励国内企业更好地发展,使内资和外资处于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市场在核心零部件以及零部件创新领域缺失,这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根本上得到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新《目录》带来的政策转向正是此目的。《目录》指出,鼓励外商投资的项目包括汽车发动机制造及发动机研发机构建设、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及关键技术研发、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

因此,分析指出,自中国首家汽车合资企业成立,至今已经近30年,而在引进外资之初提出的“市场换技术”也存在颇多争议。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2年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危险,以合资企业带动的市场激增并没有带来技术革新,而是带给大部分自主品牌企业“自杀式成长”的沃土。

新能源革命再启动

“中国汽车产业的机会在新能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的旧话重提,似乎具有风向标意义。

日前,财政部等三部委宣布对于首批49款新能源车型自2012年1月1日起免征车船税。分析认为,如此密集的鼓励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铺路。

2011年,备受关注的新能源十年产业规划经历千呼万唤,最终也未呈现庐山真面。分析认为,技术路线的不明确以及电池技术难以突破成为规划难以出台的瓶颈。

时至2012年,在合资企业纷纷投放新能源车型试水中国市场的情况下,政策导向也频频发出。自主品牌企业在新能源市场的机会再一次受到关注。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最为引人注目的比亚迪汽车董事长王传福日前就表示,2012年将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之年。他说,随着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实,充电设施的逐步完善,2012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速度将得以加快,2012及2013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两年。

与此同时,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国家的新能源规划显然不会以单一扶植政策出现,除了补贴之外,增加传统汽车的使用成本也是政策导向之一。根据上述政策,免征新能源车型车船税的同时,加大大排量车型车船税征收额度带来的抑制作用不可小觑。

分析指出,对传统汽车的税费进行调整,加重大排量汽车的税负,将与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形成巨大的合力,在两个领域双管齐下的政策支持,必将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带来更好的效果。
 

(编辑 陈洁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按键盘上的←或→可以直接翻页

相关文章:

更多>>热点资讯

  • 24小时
  • 本周
  • 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