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巿场至少要卷五年,企业如何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

中国汽车巿场至少要卷五年企业如何才能打赢这场持久战-图1

中国汽车市场未来会怎样?我以为至少五年内不会有好日子过。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走势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力,而消费者的购买力又取决于整个经济走势。

前几天,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一个企业家论坛上预判,未来十年大家日子将会过得非常辛苦。

他进一步解释道,从国外需求看,欧美通胀导致购买力降低,对中国产品需求减少,所以,过剩产能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明年经济复苏?不要被那些专家学者骗了。他建大学,就是主动削减资产,做好了和大家一起过冬的准备。

我在这里补充一点,不仅国外需求减少,国内购买力也严重不足。分析购买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房地产透支了大多数消费者未来二十年的消费能力,本来消费者借贷能力前几年就已到强弩之末,加上过去三年疫情,又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所以才出现目前这种相对购买力严重不足的状况。

在这样的背景下,指望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复苏不现实,我们可能要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汽车巿场长期低速运行的阶段。 

当百年一遇的汽车产业技术变革与低速运行、严重内卷的汽车市场遇到一起,汽车企业该怎么办?
最近就此我思考了很久,我想送给大家九个字:“高科技、低成本、大规模”

所谓“高科技”,就是适应消费者对电动化、智能化的新需求,你的产品必须有科技上的卖点,需要在研发上不断投入。

从正在举行的上海车展上,大家看到的是,汽车企业在研发投入上确实舍得花钱,但是同质化非常严重,没有什么差异化的卖点。论长相,确实都很惊艳,但好像又是同一类设计公司设计岀来的;论电动化,电池大多用的都是宁德时代等几家的;论智能化,大多也是与华为、百度合作的。

至少到今天,技术上能让我有点印象的,电池方面,除了宁德时代之外,就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混动方面,比亚迪的DM-i,长安的iDD,长城的Hi4,奇瑞的鲲鹏动力;智能化方面,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百度的Apollo系统;换电方面,蔚来的补能系统。

我相信,还有企业做了许多工作,但他们会做不会说,最终不能转化为促进销售的卖点。

有鉴于此,我们网上车市集团专门发起了一个“中国汽车技术品牌营销论坛”,已经连续做了四届,今年要做第五届,希望与大家就此继续研讨。

所谓“低成本”,就是你的产品不仅科技含量要高,而且成本还要低,最终能实现低价格销售。请记住,高质高价的时代没有了,高质低价的时代开启了!如果还企图以高的质量与服务卖高价,只能说是一厢情愿。最终,汽车行业会像家电行业一样,产品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价格卖得越来越低。谁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谁就会被淘汰出局!

要做到低成本,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从研发开始,现在汽车行业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只要搞研发,投入再多也是正确的。在上海车展上大家可以看到,展台上都摆得满满当当,但到下一届时大家去看,真正能存活、能卖好的没多少。这叫什么呢?叫研发浪费。所以,我在这里倡导精准研发,技术上,主攻几项关键技术,做到差异化,其它的与供应商合作;产品上,针对细分市场,吃准吃透,车型做减法,少而精。在这方面,国外的榜样是特斯拉,国内的榜样是理想。

其次,是在制造上。在制造端降成本,不只是拼命地压供应商的价格,而是在工艺上、在管理效率上来一场革命。在这方面,国外的榜样仍然是特斯拉,马斯克前不久说其制造成本还可以再降50%;国内的榜样是广汽埃安,在充分学习丰田、本田的基本上,创造出了自己的生产方式,滚动投入、超负荷生产,自然投入产出比就非常高。据说,去年如果不是因为股份制改造收购广汽研发院的一些资产,广汽埃安去年就可以实现赢利。

再次,在营销上,自然是卖得越多,销量规模越大,成本越低。如何做到?后面我还会细说。这里我主要讲一讲,从成本的角度看,采取授权经销商或服务商的模式,无论网络建设成本,还是运行成本,都是最低的。如果要将销量快速卖上去,又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绝大多数企业可能还得采取授权经销商和服务商这个办法。

所谓“大规模”,就是销量要做到最大,要最大限度地抢占市场份额。没有市场占有率,一切无从谈起。在一个白热化竞争的存量市场中要做出规模,可能还得先将一个细分市场、一个细分市场做透,在这方面,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有理想的“奶爸车”市场、捷途的“旅行+市场”、欧拉的“女性车市场”等。过去是得性能标签者得天下,如奔驰的豪华、宝马的操控、沃尔沃的安全,而将来是得细分车巿场得天下,谁占的细分市场多,谁加起来的总量就大,这才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思路。

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五年,将是极不寻常的五年。这五年将会非常卷,在卷之中,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将会分出主次,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将会决出高下,大集团格局将会重新排序。在这一系列剧变中,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自主品牌将快速崛起,究竟谁能胜出?那还取决于谁能将“高科技、低成本、大规模”真正落到实处。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