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新鲜感过去之后,你还会再买小鹏吗?
一个月新鲜感过去之后,你还会再买小鹏吗?
1月17日,小鹏汽车宣布下调旗下P7、P5、G3i三款车型的官方建议零售价:小鹏P7全系官降3万元-3.6万元不等;小鹏P5全系官降2.3万元;小鹏G3i全系官降2万元-2.5万元不等。
虽然优惠力度很大,但此次官降并未起到预期效果,小鹏汽车1月仅交付5,218辆,同比下降59.62%,销量支柱P7更是同比暴跌84.92%。
事实上,从去年7月开始,小鹏的销量便呈现下滑趋势。即便是官降,也止不住小鹏的销量雪崩。这背后有春节假期和补贴退坡的因素,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其产品本身。
01
小鹏P7:“就不像一辆车”
其中,小鹏P7作为小鹏的主销产品,其销量的下滑引发最大的关注。2022年6月,小鹏P7销量达到8045辆,此后便呈现出逐月下滑的趋势。一直到2023年的1月,小鹏P7销量仅为1022辆。
短短半年时间,小鹏P7的销量就出现如此大的反转,原因是什么?
从竞争环境来看,近半年上市的同价位新车,少有直接对标小鹏P7的产品。smart精灵#1或许抢夺了部分市场,但体量不大。因而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P7自身上。
有提车半年的P7车主王先生表示:“在30万左右主流的车型中,除了新鲜的NGP的体验,小鹏P7基本上没有任何亮点。严格来讲,它还不算一款汽车产品。”
王先生对于以上观点做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表示,在提车之前,他也像很多年轻人一样,特别期待小鹏P7的智能化体验,但是P7带来的刺激性的智能科技体验,基本上在提车一个月后就会消失。
原因在于,小鹏P7上所搭载的NGP功能虽然刺激但很难适应。NGP功能并非意味着驾驶员可以完全不接管汽车,在整个驾驶过程中,还是需要驾驶员时刻掌握方向盘。如果系统检测到驾驶员长时间没有接管方向盘,那么NGP系统会以声音提醒和画面提醒给出警示,若此时驾驶员无视警示,那么NGP功能将关闭,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驾驶员无法启用NGP功能。
这就导致消费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精神更加紧张,要随时关注NGP的提醒和高精地图覆盖的区域。
“血压肯定会比正常人高。虽然接管了,但是一直提心吊胆的”,王先生表示。
智能化体验带来的刺激消失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小问题。例如高配车型没有电动尾门、副驾驶上方没有扶手、高速路况下特别耗电、续航虚标、NVH性能差等问题。
对于P7在高速路况电量下滑大的问题,我也有深刻的体会。在小鹏P7的NGP功能体验中,曾有一次惊险的经历。由于前期经过高速驾驶,在后续导航驶入服务区的过程中小鹏P7突然降速至70km/h,后又迅速降至40km/h。任凭如何踩油门,都无法提速。到最后,小鹏P7便不再显示电量。在高速行车过程中,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
小鹏P7产品不够成熟或许是大部分消费者的感受。购买小鹏P7的人群,通常是追求新鲜感的年轻人,18-30岁的车主就超过了70%。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大都体验过豪华品牌的产品。
也正是因为如此,NGP的新鲜感过后,人们还是会回归到对汽车产品的基本要求来审视P7。这时,小鹏P7往往是扛不住这样的凝视的。
02
小鹏P5:低配车型缺乏核心卖点
小鹏P5上也搭载了NGP功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面临着和小鹏P7相同的问题。而聚焦于这款车型,它还有属于自己的一些特定问题。
小鹏P5刚上市时售价15.79-22.39万元,定价低于小鹏P7,在小鹏内部承担着走量的任务。然而自P5上市以来,销量始终低迷,赶不上P7的势头。
数据显示,小鹏P5上市以来,销量巅峰不超过月销6000辆,长期在月销2000辆左右徘徊,如今已经跌至1389辆的水平。
其原因在于,小鹏P5所主推的核心买点——激光雷达,只在高配车型上见到,低配版本的车型则毫无亮点。
小鹏P5号称是“全球第一款量产激光雷达的智能汽车”,但是由于激光雷达的造价昂贵,小鹏将其应用在顶配车型上,以凸显整车的智能化水平。
上文已经提及,智能化对于现阶段的消费者而言属于“超前消费”,最终用户看的还是安全性、舒适性。
对于小鹏P5所在的15-20万的消费区间的消费者而言,他们还会加入性价比的考量。这一市场中,近半年畅销的新能源产品前三名分别是宋PLUS DM-i、元PLUS、秦PLUS DM-i,其中两款均是以性价比著称的混动车型。
为了控制激光雷达应用下的整车成本,小鹏只能选择在其他地方降成本,从而导致P5在同价位车型竞争中,配置优势不明显,仅剩下智能化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却并非消费者的核心需求。
03
小鹏G9:功能超前而体验落后
小鹏重点销售的车型中,还有去年上市的小鹏G9。小鹏G9的任务很重,除了在销量上被寄予重任外,还承担着拉升股价、品牌冲高、改善盈利等诸多任务。
不过小鹏G9的销量同样表现平平,扼杀了后续产品反向作用于品牌的可能性。
G9上市以来,首月销量仅为184辆,次月为623辆,后续销量虽然有所上升,但也远远未达到小鹏对新车的销量预期。
何小鹏曾认为,G9这款车型会进入“30万以上纯电SUV市场的前三名”,并且会在2023年随着口碑的积累,开始挑战行业第一名的位置。但是从结果来看,G9在30万以上纯电产品榜单中排名并不靠前。
核心原因在于,G9的核心卖点全智能化和超快充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还无法完全实现。也就是说,G9在发布会上宣传的功能与消费者的实际体验差距太大,以至于这些功能都非常鸡肋。
以全智能化为例,G9可以满足在高速、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园区内部道路、停车场等各种日常行驶场景的全覆盖,并打通高速收费站、停车场闸机等连接点,成为首个能服务日常通勤的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但支撑实现这些卖点的XNGP功能对高精地图依赖很大,很多城市的道路并没有高精地图覆盖。并且,据小鹏官方也宣称,这些功能也要到一年后才能真正全功能向用户开放,对当前的销量并无刺激作用。
04
高估了消费者对智能化的追求
总的来说,小鹏的三款主销产品都犯了同一个错误——即高估了现阶段的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
汽车作为一个移动出行的工具,说到底看的还是安全性和舒适性,智能化只能是辅助。但是小鹏为了营造自己科技企业的标签,将绝大多数的注意力放在了产品的智能化体验之上,而忽略了汽车的本质。
由于基础设施和技术的不完善,消费者在体验层面很难享受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它更多时候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少消费者反映,小鹏的NGP功能非常刺激,的确先进,但是在使用的时候往往需要更加专注,并不放心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交给算法。
在王先生看来,小鹏后期的销量不增反降,是因为它没有用户积累的口碑。“只有刺激,没有口碑”,王先生表示。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智能化市场尚未打开之时,偏向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消费者是极少数。大部分消费者在购车这一重大决定时还是倾向于现实情况的考虑。因而当小鹏通过G3、P7、P5、G9四款产品消化完追求新奇智能化体验的消费者后,便很难再吸引到新的用户。
这也反映出小鹏作为一个新势力企业,抓不住造车核心的问题。今年1月,小鹏引入长城二把手王凤英,或许便有这样的考虑:希望借助传统的造车经验,来修复小鹏的问题。
观点:
小鹏造车9年了,依然越不过“如何造车”的初始阶段。即便小鹏早已经迈入产品改款升级的阶段,但始终难以平衡消费需求与产品特色之间的关系。这不是资本能够解决的问题。
新势力企业需要鲜明的标签,小鹏选择了智能化这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小鹏舍本逐末,忽略了汽车产品最本质的特性。
造车并不容易,从资本的泡沫中跌落的何小鹏,或许现在才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