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0万,将如何开启上汽大众的2.0时代?

11月27日,上汽大众下线了他们的第2700万辆车。

这是中国汽车企业下线汽车数量排第一的成绩。这样的排名第一,不单单只是数据上的领先,更代表了多重含义。

首先,毫无疑问第证明了从第一辆桑塔纳下线至今的40年十年内,上汽大众推出的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次,通过本地化生产、高度国产化、以及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定制化产品(如朗逸),在购车、使用成本,市场匹配度上,上汽大众赢得了自己的独特地位。同时,通过这两个因素的叠加与整合,以及达到如此巨大的市场体量,让上汽大众除了拥有了巨大的用户数和市场份额外,还为品牌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市场号召力。

这些,是在上汽大众在过往时代,取得的重要里程碑。

而如今,企业的发展方向,显然应该进入2.0时代了。

原因也很好理解。从产品与技术层面来看,整个汽车工业都走在了向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的十字路口上。而从品牌层面来看,新造车品牌的崛起,对原有的市场格局、品牌定位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因此,如何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并丝滑地在全新的汽车时代,继续推出热销的产品。是上汽大众在2.0时代,所应该考虑与布局的大问题。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上汽大众现有产品格局依然有着非常强的生命力。比如,朗逸、帕萨特途观重新回归细分领域的销量冠军,上汽大众在燃油车市占率提升至8%。这在已经日益萎缩的传统能源汽车市场中,其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成绩。

但更重要的是,上汽大众在保持现有产品的持续热销的同时,更是早已将目光投向了更远处。比如,此次下线的第2700万辆产品,就是电动车ID.3。

事实上,这些年来,上汽大众一直在加快推进电动化产品线的产品落地与推进。同时,上汽大众并不是简单地引进销售,而是根据目前中国电动车市场整体的变化方向,制定了一整套的电动化战略。

在这套战略之下,首先是ID.系列的价格体系被重新布局。获得市场认可后的售价,让ID.3自今年七月起,连续五个月实现了销量破万的成绩。同时,插电式混动产品路线也被确定,PHEV车型预计将在2025年问世。

显然,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国市场电动车销售现状而制定的产品策略。而制定这个策略的底层逻辑,则是上汽大众一贯强调的“in China for China and listen to China”。

当然,目标有了,底层逻辑有了,想要实现,还有更重要的点——实现的方法。

目前看来,上汽大众在实现的过程中,着重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推进。

首先,增加产品的投入。

目前,上汽大众在企业内部全面行项目组机制,并组建了4个VLE车型条线,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抓起,提高开发效率。据悉,目前上汽大众已经把过去50个月的开发周期缩短至少一半。

这意味着,未来的可能会出现多条产品线同时设计、同时研发、同时制造、同时测试,梯次上市的情况。老牌车企的底蕴和实力、以及百万级的汽车生产能力,将让他们在抢速度跑 马圈地的市场争夺战中,占尽优势。

除此之外,上汽大众还在进一步做的,其实是融入整个市场环境。

从9月的ID RUN一起跑和ID嘉年华,到广州车展的无声迪斯科,再到推出全新的卡通形象ID Man。简单来说,更好地融入人群,更好地融入潮流,更好地与更年轻的潜在用户们形成深度的羁绊。新造车能做的,上汽大众也同样能做,甚至可能做得更好。而这些战略背后其实所践行的,就是“listen to China”的核心理念

现在,我们再来看上汽大众的2.0时代究竟能够带来什么。

更新的产品战略,更大的研发投入、更高效的研发团队,以及与用户更贴近、更深度的交流。这些,都足以让市场、让消费者有了足够的期待。

而回头看看刚刚发生的第2700万辆下线这件事,似乎也就并不仅仅是一个里程碑这么简单了。它更是上汽大众全力驶向未来的冲锋号。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