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车记30年》第11集:武当山下“神仙会”

 

1987年5月, 我放下手头的一切采访,乘火车赶赴湖北十堰。卧铺车厢里,与一批热心汽车业的经济学家、主管部门官员、汽车厂长不期而遇。有人调侃说,这是一节“汽车人专列”。中国汽车工业的各路“神仙”,正不事声张地汇聚武当山下。

似乎在忌讳什么,在十堰的二汽车城宾馆召开的这次会议,被冠以一个颇具中庸色彩的名称——中国汽车战略研讨会。然而,各方专家带着一种凝重的使命感赶来的时候,心里只装着一个议题:轿车。

事后,这次受国务院委托,由刚刚卸任中国社科院院长的经济学家马洪主持的会议被称为“轿车论证会”,它冲破了中国不能发展轿车的禁忌,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战略转折的一座“分水岭”。

十堰论证会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干不干轿车,二是怎么干。对于干不干轿车,会上大家一致同意要干;但是怎么干轿车,却有不同的方案。

综合部门提出,建立轿车工业要实行全国统一规划,以国家投资为主体,聚全国力量集中建设一个新厂——第三汽车制造厂,专门生产轿车,以后,过上三五年,再建一个新厂。

论证会上尽管专家云集,但是一汽、二汽的两位“少壮派”厂长却成为引人注目的明星。一汽耿昭杰和二汽陈清泰当时都在五十岁上下,对汽车工业再上一个台阶,报有一种急切的使命感。他们不同意单独新建一个轿车厂,提出应该依托一汽二汽的基础来干,不要国家出钱投资,只要给政策就行。

一汽耿昭杰的设想是,经济规模与起步规模不是一个概念,在中国资金不很充足的条件下,起步规模小一些为宜。先干3万辆先导厂,替代进口;从中高级起步,向下发展,再干一个15万辆的轻型轿车厂,最终实现30 万辆的产能。当时,一汽已经引进美国克莱斯勒488发动机的生产线,用于发展轻型卡车。准备再引进一条旧的道奇600轿车线,生产新一代“红旗”。

《安定车记30年》第11集:武当山下“神仙会”-图1

学者型的二汽厂长陈清泰在发言中提醒大家:当年国家一声令下,全国无条件支援一汽、二汽建设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走传统路子建一个新厂,短时间内不可能形成全面的开发能力。会出现新厂老化的问题。苏联集中力量搞了个陶里亚蒂汽车厂,建成16年后不得不请外国人帮助进行第一次换型,这个教训应该引以为戒。因此,他主张以骨干汽车企业为主体,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开发能力,建设两三个轿车集团。在产品级别、档次上实行“先避开,后交叉”的原则,形成既有协调又有竞争的局面。

我十分赞同两位“少壮派”的观点,私下和他们详谈,立刻把他们的看法写成新华社内参,所以今天还能留下他们的谈话细节。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大写意般的思路框架,大都在后来的实践中变成了现实。

(85集纪录片《安定车记30年》,在优酷汽车,腾讯视频汽车,一点资讯,以及网上车市等网站和移动端同步播出。)

《安定车记30年》第6集:逼出一个国际高标准-图1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