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精英会222 李三: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首位华人董事(捷豹路虎)背后的故事

车市精英会222  李三: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首位华人董事(捷豹路虎)背后的故事-图1

车市精英会专栏作家/ 李三(独立汽车评论人)

尽管潘庆在汽车行业已经24年,在捷豹路虎中国总裁之前,他从不刻意出现在公众视野里。他的新职位,不仅仅是捷豹路虎在中国新帅,全面执掌在华业务,他还是双料董事——捷豹路虎全球董事以及奇瑞捷豹路虎董事。

车市精英会222  李三: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首位华人董事(捷豹路虎)背后的故事-图2

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很多人都知道,潘庆其实是业界的“老熟人”,曾在大众集团的亚洲业务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前的9年中,他先后服务于大众、曼恩及奥迪汽车,曾任大众汽车(中国)奥林匹克市场部总监、奥迪中国区副总裁、奥迪中国区销售总监等职务。1994年在柏林工业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进入奔驰公司从事质保工作,后来因为在市场营销的悟性很高,被公司先后派往美国、东南亚等地区开始职业的历练,北京奥运会之前,他负责大众中国的奥运会商业占率,那个时候开始跟他熟悉起来,后来他调任德国奥迪总部负责中国市场战略。接触到潘庆的人可能会这样一个感觉,他非常善于倾听,更勤于思考,思维尤其严谨,多年德国历练在他身上打下了很深的烙印。

车市精英会222  李三: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首位华人董事(捷豹路虎)背后的故事-图3

前不久和他在美国一起开车,近距离接触,会从潘庆的驾驶习惯中领悟到一些他的为人处世。试驾地点选在犹他州西南部,犹他州的地貌一起以其复杂多样性而闻名,我们一起体验一段非常有挑战性的沙石路段,行驶在红色与褐色的纳瓦霍砂岩上,路况可想而知。在每次要征服一个个湿滑陡峭的山丘时,他总是首先跟副驾驶和同行的教练讨论一下最佳的线路。湿滑沙丘坡度很大,车轮极易打滑,如果路线选择不当就很容易陷入到沙地里。车队教练不断告诫:路线选定之后,要么谨慎起步,要么全速前进,即使在出现车辆倾斜的时候,一定要把方向盘打直。我们大约征服了30多个各种坡度的沙丘,潘庆总是能够一次通过,无一失手,娴熟的车技让一起参与试车的英国同行都伸出大拇指。

结束了艰苦路段的挑战,潘庆和我们分享他的驾驶窍门,“驾驶员、副驾驶以及教练是一个团队,集体做出的决定一定要坚决执行,即便出现车辆打滑也要坚持正确方向,全力加速和把握好方便盘是两大秘诀”。其实,这个秘诀用来诠释潘庆的职场也很贴切,在他看来作为一个汽车公司高管,只有懂得实际驾驶,才能够切实了解到车辆性能,通过自身体验,才能够跟经销商、用户以及媒体更好地沟通。

舞台中央的潘庆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个新闻人物,他身上有很多引人关注的元素,例如第一个出任跨国车企董事的华人高管这些标签固然让他与众不同,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潘庆走到今天,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段励志故事。

车市精英会222  李三: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首位华人董事(捷豹路虎)背后的故事-图4

潘庆到底又多优秀,我们没有看到他的成绩单,但是1994年申请到奔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有12000多个,最终只有16个人拿到了Offer(位置),潘庆是第一个得到奔驰公司录用通知的人。在德国公司工作过很多年,潘庆非常羡慕一些德国同事下班铃声一响就可以跟朋友同事一起去喝啤酒,但他说自己做不到,“手头的事做不完就下班,好像有点不好意思”。在奔驰工作之初,想做市场工作,英语又不是太灵光,怎么办?他跟公司主动申请了去美国工厂油漆车间负责质量的苦差事,同事们下班泡酒吧的时候,他跟房东练习英语,半年后,他英语沟通能力超过多数的德国同事,后来他得到了去东南亚市场总经理助理的位置。

车市精英会222  李三:钢铁是如何炼成的——首位华人董事(捷豹路虎)背后的故事-图5

自从2012年开始,大众集团和奔驰公司都委派集团董事坐镇中国市场,其他汽车企业也纷纷提高中国负责人的集团地位。捷豹路虎进入中国的汽车公司相对较晚,但作为在华年度规模10万辆级,继奥迪、奔驰和宝马外,最具成长性的“排名第四”的豪华品牌,要上新台阶,必须要在人才本土化上下功夫。

在与跨国公司总裁的交流中,无不表示要加大本土员工的培训力度。宝马公司总裁克鲁格曾经担任过宝马的人力资源董事,他曾经透露,他本人非常重视提高本土员工的培养,华晨宝马的一个女性技术人员因为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公司的提拔,宝马公司甚至把她派往美国的公司担任管理人员。捷豹路虎公司的董事长Ralf Speth曾经在宝马公司担任高管,他深知几个德国汽车公司在华风生水起的背后,把集团董事这样的重量级人物派往中国坐镇,绝对是战略性的“指挥前移”。他一定也很清楚,此次选择潘庆担任负责中国市场集团董事,不能不说是蓄意而为,一帮老外高管,即使助理再多,也很难从根本上弄明白中国的人情世故,捷豹路虎请来了潘庆,跟中国方面沟通的成本应该会大大降低,效率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联生活周刊:您去德国留学是哪一年?

潘庆:其实去德国是我人生最大的一次冒险。我是自费去德国读书的,这个故事很长。当时家里经济条件非常差,父母用所有积蓄帮我买了一张罗马尼亚航空公司的单程机票,就这样我去德国读书了。那时我一句德语都不会,需要以最快速度学会德语。这个故事听起来非常不可能,但这就是为什么我相信人是有潜力的。

三联生活周刊:就是说,您去德国之前是没有拿到大学通知书的?

潘庆:我的母亲当时在柏林自由大学研究课题,稍微积攒了一点钱,但完全无法支持我上任何的语言学校。母亲是学德语的,她推荐给我一本5厘米厚的歌德学院德语教材,(哥德学院教学时说,如果学会了所有词汇,就能考过语言考试),而我还有大概不到两个月的学习时间。在七个星期后,我背完了这本书,考上了大学。

三联生活周刊:您在柏林工大攻读的是什么专业? 

潘庆:学的是材料科学专业,有机材料。有机材料当时还是很超前的专业,陶瓷也属于这个专业。选择学习材料学很偶然,它本来不是我的第一专业,我起初是想学建筑的。但根据当时德国的规定,留学必须继续学习国内所学专业,所以我最后还是去了材料专业。但是我觉得中国人的优点就是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会把事情做得最好。我最后学出来的成绩,不比任何人差。

三联生活周刊:您是哪年毕业的?那是一段怎样的经历?

潘庆:我1994年毕业的。读书期间我一直在打工,所有那些年都是自力更生的状态。打工是个特别好的机会,通过打工我对德国社会有了了解。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家具搬运工,由此我开始一点点认识到德国的家庭;然后我去打扫卫生,我又开始接触不同阶层的人们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柏林当时就像是一个小孤岛,没有那么开放,所以只要勤奋的话工作就比较好找。基本每天早上去大学工作介绍所,都能找到一份工作,但都是体力活或临时工,很难找到一个星期以上的工作。通过不断的积累、朋友或者老客户的推荐,我有时可以找到三个月左右的工作。  

三联生活周刊:对那段经历一定记忆深刻吧? 

潘庆:印象非常深刻。虽说我当时语言考试通过了,但听力的问题非常大,只能听懂时间和数字。有一天早上去找工作的时候,我听到有人喊我的号码,但压根没听懂工作内容是什么,只知道工资特别高,大概每小时15马克。结果没想到,是为一座还未装修好的大楼搬运厨房家具,大概有几卡车。所有东西都是步行从一楼搬到六楼,半个小时以后,我真不知道腿在哪里了。
当时的想法,我现在回想起来还很清晰:第一,千万不能把肩上这些东西砸了,我没钱赔;第二,我一定能把这件事做完,事实证明我真的做完了。

三联生活周刊:您毕业后,是先在德国工作的么?  

潘庆:是的,这也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经历。首先,当时对德国的了解有限,在大学里还比较学术,跟社会的接触其实那么多;其次,我当时的经济条件有限,虽然我很少随便羡慕别人的人,但是当时我真羡慕有钱投履历的同学:彩照、复印、文件袋、信封、再加上邮票,差不多需要15马克。最后我决定用100马克去投一个公司。
   区区 100马克如何分配呢?当时面试流程中有一个评估中心的环节,就是同一群同龄人竞标这份工作。于是我用了70马克买了两本书:第一本是关于如何面试,第二本是关于评估中心。剩下的钱用来投递履历。我把这份履历投到了中国人熟悉的德国汽车公司。
做事要专一和执着,很多事情就是靠着一股拼劲儿做成了。其实当时竞争对手很多,我应聘的公司那一年收到了12,000份简历,最后筛选出16个人左右,当天晚上8点开始审评。直到很晚大家才得到通知,而第一个得到入职通知的人就是我。

三联生活周刊:应聘成功是哪一年?您在德国的这份工作做了多长时间? 

潘庆:1994年。因为我是学工科的,录取以后,我进入了质保部门,自此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奔驰质保部的工作只是我的第一步,很快我就知道这不是我期待长期工作的地方。
我想去销售部门,但是这中间有很多障碍,第一个障碍就是英语。于是,我向导师申请去英语市场锻炼一段时间。我认为,只要有心去做这件事情,每个阶段都会有人帮助你(毕竟事情不是一个人做成的)。
1995年,我在美国工厂的涂装车间里做了4个月质保工作。每天早上六七点上班,下午三四点下班,虽然很苦,但是可以利用下班后的时间跟我的老房东练英语。4个月以后,我觉得我的英语过关了,就从质保部转到销售部,并前往东南亚。在新加坡待了6年之后,又被调往东京,接管三菱扶桑卡客车全球销售业务。从那里,我终于又回到了中国,开始服务大众。 

三联生活周刊:为什么你会成为捷豹路虎第一个华人全球董事?

潘庆:我觉得我能够做到今天,很大一部分与个人经历有关。我的人生经验是,年轻人一定要多工作、多体验,趁着自己还有很强求学欲望的时,充分利用一分一秒去做不同的事情。因为到一定年龄以后,对世界的认识比较饱和,吸收新能量的能力也减弱了。

三联生活周刊:是怎样的契机让您选择了捷豹路虎?或者捷豹路虎选择了你?

潘庆:一份工作的选择,是双向考虑的过程,对于我和捷豹路虎亦然。我非常感谢捷豹路虎董事会对我这个中国人的信任,这也说明了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捷豹路虎是全球第一家有这种意识的公司,从西方公司角度来说,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为什么选择捷豹路虎?我坚信人不能太安逸,就如捷豹路虎一样,需要有不断挑战、不断超越的过程。通过以往的工作经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无论何时我都衷心感谢此前服务的两家公司,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之所以来这里,是因为之前对捷豹路虎的情况有一些了解。加入捷豹路虎之后,公司的规模、现状、产品线与我以往的经历有许多不同,但我喜欢这样的挑战。我相信,在任何一家公司,只要你肯努力都能做得很好,能把一个品牌、一个团队带到新的高度。

三联生活周刊:几个月过去了,您在切身接触到这个公司后,对捷豹路虎的看法有了怎样的变化? 

潘庆:在入职捷豹路虎的前两个月,我大概有二十天的时间在英国,参加了全球董事会和全球董事战略会。我体会比较深刻的是,这个公司充满了活力。捷豹路虎着力于把产品质量做好,布局全球化,在新能源车等方面的投入超过大部分车企,这是非常难得的。
    跟同事接触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了英国绅士风范,这是一种比较含蓄、内敛的风格,跟以前做法不一样。但是所有的事情重在沟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有很强的悟性。
说到团队协作和管理流程,我相信这方面还是有很多需要去完善、提升的地方,但这也非常符合中国的现状。新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后,本来就要求企业重新审视做事的方式方法,做一个合理的调整。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英国公司的公司构架跟德国公司的区别大吗?

潘庆:我觉得,不同公司的构架肯定是有所区别的。捷豹路虎目前的公司构架是在2008-2009年慢慢形成的。从这种公司组织和领导架构来看,捷豹路虎其实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在我入职捷豹路虎的短短几个月中,总体来说,我认为公司正处于稳定发展中,并着重于技术和生产方面的投入。而在技术和生产上的投入,远远超过其他的传统汽车企业。
捷豹路虎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和其它企业很不一样。举个例子,去年11月的洛杉矶车展上,捷豹路虎推出了续航500公里的捷豹I-PACE Concept纯电动汽车,这辆车目前计划于2018年上市。捷豹路虎有可能成为传统汽车行业当中,第一家实现全电动续航里程500公里的企业。
捷豹路虎与其他新兴企业又不一样。在车辆研发的质量把控、路况测试等方面,还是传统造车企业的专业做法。所以我觉得,新能源车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它把所有公司重新拉回到了同一跑线上。

三联生活周刊:捷豹路虎作为源自英国的企业,您如何阐释品牌的英伦范儿? 

潘庆:对全球任何一个公司来说,品牌建设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路虎的口号是“Above and Beyond”,它代表着探索、冒险的勇气,它要传播的是不断超越、不断完善的能量。捷豹的精神内核在于含蓄、内敛、自信、优雅。我们都知道,品牌的建设和传播是百年大业,怎么一代一代、一年一年把事情做好,这一定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只有品牌清晰定位以后,客户才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选择这个品牌。现在这个时代,客户要选择的是符合个人品位的产品。

三联生活周刊:前几年捷豹路虎在中国主要以进口车为主,但是这几年SUV慢慢成为中国市场的热点消费产品。在这个时间点上,捷豹路虎董事会选择您来负责中国市场,是不是因为看重您在中国市场的经历和阅历? 

潘庆:关于捷豹路虎对我的任命,我的理解是:第一,充分表示捷豹路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第二,充分认识到中国市场和其它市场的差异;第三,进口与国产战略是捷豹路虎在中国整体布局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体验到捷豹路虎的产品,这意味着国产化进程的推进不可避免。除了国产路虎揽胜极光、国产路虎发现神行、全新捷豹XFL之外,我相信将来国产阵容还会更加丰富。在进口车方面,我们也将进行全球布局,推进新能源车等方面的诸多决策。至于两者如何平衡,一方面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另外一方面,捷豹路虎尊重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所以像在排量达标方面,一定会全面完善。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任何一个合资公司来说,合资伙伴之间的利益之争始终是一个微妙的问题。您作为一个华人,捷豹路虎选择了您来主导中国市场,是否有更恨深的用意?

潘庆:捷豹路虎和奇瑞在中国的合作,自始就秉持着双赢的原则。奇瑞捷豹路虎作为一个非常年轻的合资企业,需要时间来磨合,回顾一下最初的状况,目前磨合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通过与奇瑞捷豹路虎的合作,目前捷豹路虎共有3款车型实现国产——国产路虎揽胜极光、国产路虎发现神行、全新捷豹XFL

三联生活周刊:您认为在未来5年的时间,捷豹路虎在中国市场的大概规划是怎样的?

潘庆:市场方面,我们是谨慎乐观的。我们相信,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中国市场的增速仍是世界前列;车型方面,我相信中国SUV市场的发展还未饱和,还有发展空间;同时,捷豹路虎在中国也追求着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几年当中,我们要做好:客户至上,打造卓越的客户体验;我们要在管理、流程、伙伴、包括经销商伙伴的关系和服务方面,提高我们业务能力。在产品线方面,我们会更加丰富自己的全球产品阵容,在新能源车方面积极努力,成为产品创新力卓越的优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