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研:智能驾驶检测龙头连续13年现金分红!
网新社研究所。在汽车行业“内卷”加剧的当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汽研”,股票代码:601965)却以独特的商业模式,走出了一条独立于周期的增长曲线。中国汽研成立于1965年,前身为国家一类科研院所(重型汽车研究所),历经多次重组与转型于2012年上交所上市。公司实控人为国务院国资委,2023年并入中国中检成为其核心子公司。中国汽研主营业务包括两大板块:
汽车技术服务(2024年营收占比87.8%):覆盖研发咨询、测试评价(如智能驾驶、安全性能检测)、认证服务等
产业化制造(2024年营收占比12.2%):涉及专用汽车改装、燃气系统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等
作为国内唯一上市的汽车全牌照检测机构,中国汽研凭借40%以上的毛利率及连续13年现金分红的纪录,成为资本市场“长跑冠军”。
财务韧性:毛利率逐年提升稳定在40%以上,净利润复合增速15%的底气
中国汽研的财务报表展现了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典型特征:高毛利、稳增长、低负债。
营收与利润双增:2019-2023年,公司营收从27.55亿元增至40.0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9.82%;归母净利润从4.67亿元增至8.25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5.29%。2024年,其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达46.97亿元、9.08亿元,同比增长14.65%和8.56%,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凸显抗风险能力。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盈利能力出众:2022年以来,公司毛利率始终维持在40%以上,2024年达44.5%,远超福耀玻璃(约35%)、德赛西威(约24%)等产业链企业,更让比亚迪(约18%)、长城汽车(约19%)望尘莫及。高毛利的核心源于其技术服务业务占比超80%,该业务毛利率长期稳定在48%左右。
费用管控优异:2024年总费用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18.3%,其中管理费用率下降0.8个百分点至8.5%,研发费用率控制在5.9%,凸显精细化运营能力。
分红密码:13年累计派现27亿,散户人均持股超百万
“真金白银”回报股东,是中国汽研长期赢得投资者信任的关键。
分红连续性:自2012年上市以来,公司连续13年实施现金分红,累计派现27.47亿元,远超IPO募资额15.74亿元,投资回报年复合增长率达3%。2024年分红为每10股派2.4元(含税),股息率为1.93%,在稳健型资产中具备吸引力。
数据来源:Wind
股东结构优质: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股东总户数仅1.81万户,人均持股市值达104.3万元,远高于A股平均水平,可见机构与高净值投资者对其长期价值的认可。控股股东中国中检(持股53.3%)的央企背景同时赋予其资源整合与政策红利的双重优势。
行业护城河:全牌照资质+技术壁垒,市占率稳居第二
汽车检测行业具备天然的“牌照+技术”双壁垒,而中国汽研正是这一赛道的核心玩家。
牌照稀缺性:国内仅6家机构拥有汽车全牌照检测资质,中国汽研市占率稳居第二(仅次于中汽中心),且近年来主导2022年后新国标制定,话语权持续提升。
技术领先性:
智能驾驶检测:自主研发的室内高精度定位测量系统(精度1cm)、软体目标物(模拟快递三轮车等场景)填补国内空白,支撑IVISTA、C-IASI等权威测评体系。
氢能与低空经济:率先布局氢能动力测评,并通过控股南方试验场切入飞行汽车检测赛道,抢占50平方公里低空空域资源,构建“陆空一体”检测能力。
研发投入加码:2024年研发费用3.35亿元,占营收7%,技术人员占比高达70%,形成“标准制定—检测装备—数据服务”闭环生态。
未来增长:三大引擎驱动,打开40%增量空间
第二曲线:掘金万亿后市场
2024年,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切入在用车检测领域,涵盖维保、交易、回收全生命周期服务。参照新能源汽车前端与后端检测市场7:3的比例,该业务有望带来40%以上的营收增量。
智能电动化红利
2026年智能网联汽车强制国标实施,单车检测项目将增加30%以上。公司已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提供智能驾驶系统测试,相关业务增速连续三年超20%。
低空经济布局
公司通过控股南方试验场(持股35.15%),公司获得飞行汽车、无人机检测资质。该试验场一期(2025年竣工)为国内最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测试基地,二期规划燃料电池与飞行汽车检测,直指万亿低空经济蓝海。
风险与展望:长期稳健下的隐忧
尽管前景广阔,公司仍需应对三大挑战:1)行业竞争加剧:若检测资质准入放宽,可能冲击现有格局;2)新车研发周期波动:车企技术路线变化或影响检测需求;3)减持压力:二股东航天科工资产多次计划减持,短期或压制股价。
结语:从燃油车时代的“安全守门人”,到智能电动化浪潮的“技术裁判员”,中国汽研用持续13年的分红纪录与40%的毛利率,证明了技术壁垒型企业的长期价值。在汽车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的当下,这家央企控股的检测龙头,正以“牌照+技术+战略”三重护城河,悄然卡位下一个十年增长极。
免责申明:本文内容来自“车市号”入住作者,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网上车市及智电出行,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网上车市及智电出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