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架”不止“智驾”!岚图用技术“卷”赢对手?

当友商们还在为谁的智驾技术更先进、普及度更高而争得面红耳赤时,岚图直接掏出“压箱底儿”的家伙——发布业内首个L3级智能架构“天元智架”。

“智架”与“智驾”,别看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的底层逻辑完全不一样!

一、技术解析:岚图的“智架”,是炫技还是真需求?

岚图天元架构的核心是“智架”与“智驾”双线并行。青云平台负责底盘、动力等机械层智能化,鲲鹏系统主攻高阶智驾。这种“软硬一体”的思路,确实比单纯堆激光雷达或算力更务实。

轴向磁通电机堪称最大亮点。相比传统径向电机,体积小40%、重量轻30%,单电机扭矩却高达680N·m,甚至能四电机分布式驱动(总扭矩2720N·m)。这技术此前只出现在千万级超跑上,岚图下放到量产车,野心直指“电动时代的AMG”。但问题来了:用户真的需要2720N·m的扭矩吗?城市通勤或许过剩,但对标仰望U8的越野场景,这可能是岚图冲击高端市场的关键筹码。

全主动悬架的“跳坑”功能很吸睛。遇到障碍物直接抬轮跃过,堪比“马路轻功”。但实际场景中,识别精度和响应速度能否匹配?发布会上提到的10次/秒调节频率,理论上比空悬快100倍,但用户更关心过减速带时咖啡会不会洒?

二、智驾安全:48颗传感器+1000TOPS算力,是冗余还是内卷?

岚图鲲鹏L3系统堆料凶猛:光激光雷达就配了4颗(含700线超高清型号),总传感器多达48颗,算力超1000TOPS。参数上碾压当前主流L2车型,甚至超过某些宣称“L2.999”的新势力。

安全冗余设计值得点赞。双备份线控转向/制动、四电机独立控制,明显针对特斯拉“单踏板争议”和小鹏AEB误触发等痛点。但硬件堆料背后,算法能否消化这么多数据?发布会上提到的“鲲鹏九算大模型”和“云端”场景训练,仍需实车验证。

L3级人机共驾逻辑更清晰。岚图明确主驾角色从“驾驶员”转为“安全监督员”,支持短时脱手(刷剧/办公),这比某些品牌模糊的“自动驾驶”宣传更合规。但如何防止用户滥用?三级预警(灯光+语音+座椅震动)和自动靠边停车算是兜底方案。

三、行业冲击:传统大厂的智能化反击战?

岚图此次技术发布,可看作传统车企对新势力的“降维打击”。不同于蔚来换电或小鹏飞行汽车,岚图选择从底盘智能化切入——全主动悬架、后轮转向、线控系统,全是提升驾控体验的“硬通货”。

数智融合底盘可能是未来趋势。横向对比:特斯拉的“一体压铸”降本,小鹏的“全域800V”提效,而岚图通过全线控底盘实现三向六自由度控制,走的是“机械素质+智能化”的融合路线。这种思路对BBA的冲击更大——毕竟德系豪华车的底盘调校优势,正在被电子化解构。

成本与量产是关键考验。轴向磁通电机、四轮独立驱动、超700线激光雷达,每一项都是“成本刺客”。参考岚图FREE现款售价(22.89万起),搭载天元架构的新车若想走量,定价可能需要“掀桌子”。

多说两句:

岚图天元架构的发布,暴露出行业现状:新势力卷屏幕尺寸,传统车企卷机械革命。而用户真正需要的,或许是一台“既能城市通勤无压力,又能周末轻度越野;智驾不画饼,死机不甩锅”的车。

岚图这次技术秀,证明传统车企也能玩转智能化,但市场是否买单还要看两点:

场景化体验:原地调头、蟹行模式不能只是发布会PPT功能,得像比亚迪“云辇”那样让用户感知到价值;

安全信任建立:与平安合作推出“智驾险”是妙招,但L3级责任划分仍需政策护航。

2025年智驾赛道已进入“硬核技术+生态协同”的深水区。岚图这波操作,至少让行业看到:智能车不止有DeepSeek上车,更需要底盘会“思考”。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