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20载:路虽遥,但知“马”力
逢十而庆,是刻在中国文化深处的民俗。而今年,要庆祝的是华晨宝马成立20周年。
为什么要庆祝?
那就让时间回到20年前的2003年。这一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全球局势一片紧张;这一年,SARS病毒席卷全国,工厂学校被迫停摆;这一年,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才起步不久......一部名为《铁西区》的纪录片描述了那时东三省老工业基地的萧条。
可以说,中国汽车工业亟需注入新力量。
这一年,宝马来了。
【在中国,为中国】
2003年5月,华晨宝马正式成立,“一辆车”和一座城就此开启了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
工业,是连接二者的重要纽带。
沈阳深厚的重工业基础成为了宝马落地生根的沃土。仅在华晨宝马成立1年后,沈阳大东工厂就迎来了揭幕;2012年5月,铁西工厂正式开业投产;2016年1月,世界级动力总成工厂开业;2017年5月,新大东工厂开业投产;2022年6月,铁西工厂里达厂区正式开业...
宝马对于沈阳生产基地的投资自2010年以来,已经接近1000亿元,整车年产能达83万辆,由此带动的巨大经济效益给沈阳乃至于社会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层面,华晨宝马所在的大东区从2003年落户到2020年,年度GDP翻了8倍有余,另一侧的铁西区则成为了沈阳市年度GDP排名第一。不仅如此,华晨宝马已经连续17年成为沈阳市最大纳税企业,2022年的税收贡献达到了485亿元,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层面,华晨宝马从第1辆车下线到第100万辆车下线,用了11年,从100万辆到500万辆下线,仅用了8年。极大的内需刺激了华晨宝马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了产业链不断升级和本土化。
2022年,华晨宝马在全国的零部件采购额超730亿元,零部件供应商有430多家,其中超过120家位于辽宁本地。有了宝马的技术和管理赋能,间接提升了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实力。
社会层面,截止到目前,华晨宝马在国内提供了接近26000个工作岗位,全球每5个宝马员工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国。并且华晨宝马还致力于与未来汽车生产相关的本土人才培养,目前已经有超过8000名员工接受了相关培训作业。
可以说,宝马这个外资企业在我国土地上所做出的贡献已经不是账面经济可以衡量的了。
【在中国,为世界】
目前华晨宝马在沈阳拥有大东、铁西两个整车工厂,一个动力总成工厂以及一个高压电池中心,其中两个整车工厂都在2022年完成了扩建,已然成为了宝马在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和新能源汽车生产中心之一。
其中,去年新扩建的里达工厂是全球第一座采用了BMW iFACTORY汽车制造理念的工厂,整个项目投资达到了150亿元,创下宝马在华单笔投资的历史之最。
作为宝马集团以数字化转型赋能生产的重要一步,里达工厂将“数字化”战略纵深做到了极致。这里就要提到它所部署的代号为“灯塔”(BEACON)的人工智能(AI)平台。
“灯塔”平台相当于给里达工厂制造了一个“超级大脑”。借助工厂里占地约35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覆盖全场的千兆5G网络以及1600个多功能摄像头,它可以通过融合AI和工业物联网,高效、低成本地解决多点多维度的生产问题。
例如,在里达工厂的涂装车间,“灯塔”平台赋能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对每辆车的喷漆表面进行拍照和分析,在100秒内可拍摄10万张照片,如同“火眼金睛”般高效智能地识别漆面的微小瑕疵,以确保部件和涂漆车身完美无缺。
不止整车工厂,目前正在建设的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也将采用BMW iFACTORY生产战略,使用“灯塔”平台为生产和运营提供数字化支持。
“数字化”的魔力,让里达工厂已然成为宝马BMW iFACTORY生产战略在全球范围的最佳范例。“数字化”的效率,也让全球每生产三辆宝马汽车,就有一辆来自“沈阳制造”。
【家在中国】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明确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汽车制造作为与环境息息相关的产业,电动化转型已经是迫在眉睫。
而宝马沈阳研发中心自2013年成立以来就聚焦电动化技术开发和产品国产化标定及验证,至今已有10年历史。
在华晨宝马20周年庆典当天,官方宣布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正式启用,该项目包括19个新的实验室,其中17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进一步强化了宝马本地化新能源车全流程开发和验证能力。
同时宝马还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南京设计了德国以外最大的创新研发网络,并与诸多中国科技公司在电动化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设立创新孵化基地,为构件未来出行生态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具体到产业链,采埃孚、亿纬锂能等知名合作伙伴正在加速进驻沈阳,形成BMW新能源整车配套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华晨宝马所有的生产基地都将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电生产,同时与合作伙伴建立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实现动力电池生产的绿色化和可追溯。
至于产品层面,依托中国市场得天独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华晨宝马已经成功推出纯电动车型BMW iX3和i3,今年会推出BMW iX1,明年的BMW i5也已经提上日程。
而在2026年,华晨宝马将在沈阳投产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纯电动BMW新世代车型,这款产品具备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全新的高效电驱和电池系统以及全新的循环永续标准,将成为宝马全力以赴电动化的中流砥柱。
由此可见,华晨宝马从车辆研发、供应链,到车辆生产制造、回收利用,全面进行了电动化转型布局,用实际行动推动汽车产业的碳减排,促进环境保护,助力中国达成“双碳”目标。
宝马已然将“家”安在了中国,一座东方的“宝马新城”正在年轻一代人的心中慢慢升起。
总结:
宝马在华这20年,从与华晨共用工厂,到拥有宝马全球最大的综合生产基地;从年产3万辆的规划产能,到如今产量突破500万辆;从整车进口,到新能源整车出口;从经济投资,到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可以说,宝马用实际行动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腾飞。
中国汽车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宝马这20年的情谊,是开启下一段工业繁荣的“钥匙”,也是外资与中国经济和谐发展的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