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主导中国市场指日可待,但成为世界一流品牌路途仍远!
毫无疑问,自主品牌正在迅速崛起。今年1—4月份,在国内乘用车巿场,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3%,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个百分点。不仅如此,在新能源汽车巿场,占比更高,去年就已经达到了近八成,虽然我暂时还没有查到今年1—4月份的数据,不过我估计应该还会有所增长。
自主品牌为什么会迅速崛起?其中会不会很快成长出几家世界一流品牌?
我想,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应该站在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分析。
这个更宏观的角度是什么呢?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什么是天时?简而言之,就是政府的政策,政府想让你干什么。我过去曾经说过,在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纯粹的经济学,只有“政治经济学”。
什么是地利?就是企业本地化的程度,从这个角度看,自主品牌比外资品牌有利,外资品牌本土化生产比进口贸易方式有利。
什么是人和?它包括三个方面:消费者对品牌所在国文化的认同、消费者对品牌本身的认同、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同。
确立了这样的角度,我们就很容易分析在中国汽车巿场自主品牌为什么会迅速崛起,外资品牌会快速回落。
在天时方面,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是“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白”,在乘用车巿场,政策鼓励引进外资,学习国外的技术与管理,那时丰田、奔驰、宝马、奥迪等外资品牌是香饽饽,想请都请不来,率先看清这个大势的大众占了大便宜,南北大众两个合资企业曾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到了本世纪初,中国开始重视发展自主品牌,要将自主品牌做大,特别是2014年后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将自主品牌做强,这就是自主品牌发展的天时。
外资品牌由于多年来在中国市场顺风顺水,显然没有看清这个大势。特别是中国政府确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之后,迟迟没有行动;在政府确定近期以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作为主攻技术路线后,像丰田等公司还非常自负,我行我素,完全按照自己认为可行的技术套路来,这反而为自主品牌的崛起留下了空间与时间。
在地利方面,过去中国轿车几乎空白,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就两条路,一个是贸易,直接出口,另一个是合资,本地化生产。客观地讲,合资这种方式,特别是与国有汽车大集团合资,使外资品牌的本土化更深入,占据的位置更有利。但它再有利,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也不如自主品牌,同时其决策效率也低,即使合资企业中方有比较深入的洞察,但要得到外方本部的认可并采取行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次上海车展上,中国市场的变化、自主品牌的发展令包机而来外国品牌高管吃惊,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人和方面,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自信得到快速提升,所以形成了“新国潮”,这种消费者心态的改变是自主品牌迅速崛起的基础。韩系车、法系车的质量应该都不错,不然人家为什么在国际市场还很畅销?但现在中国广大消费者并不追逐韩国文化、法国文化,所以你企业无论怎么折腾,车也不可能卖得好。下一步是日系车、美系车,市场份额还将往下走。
现在的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还有一个特点,不太关注历史,喜欢关注当下和未来,所以国外品牌厚重的历史感对其选择产品时的影响有限,这也就预示着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的溢价将会逐渐成为过去时。
当然,这些还不是当下消费者选择购买自主品牌的全部理由。消费者选择自主品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自主品牌开发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品,而这些产品从整体上看,比外资品牌外形更靓、技术更优、配置更全、价格更低。
当自主品牌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国内市场迅速崛起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预计在国内乘用车巿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可能达到70%以上,甚至更高,中国汽车市场外资品牌主导的时代翻篇了!
放眼海外,这其实也很正常,在韩国、日本、德国这些汽车工业大国,本土品牌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自主品牌只是在回归其应有的位置而已。
那么中国自主品牌会不会乘势而上,迅速成长出几家世界一流品牌呢?
按照我前面讲的“天时、地利、人和”架构分析,结论是:不会。
从天时上看,现在世界上并不是绝大多数国家都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发展的重点,因为各个国家的能源结构不一样;即使发展新能源汽车,也不都是将纯电、插电混合动力作为主攻技术路线。
从地利上看,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主流市场,自主品牌大多数都没去,去了也没卖几台,更不用说提建厂了;在发展中国家市场,车也开始卖了,有的也建了一些组装厂,但总体上看,相对于日韩企业,显然还不够深入,毕竟人家已耕耘了很长时间。
从人和上看,让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认同中国文化,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工作要做,认可中国品牌,需要的时间就更长。让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认同中国文化,可能更容易一些,但要认可中国品牌,特别是中国汽车产品,可能也要花一段的时间,因为外国品牌的本土化已经很长时间了,国外消费者要在比较中逐步做出选择。
除了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外,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可能自己也没有做好准备。从国外品牌百年的海外实践看,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品牌,可能需要许多外在的条件,企业本身也要经历不少磨炼,而这不是一代企业家就可以完成的,可能需要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就像我们今天自主品牌开始主导国内市场一样,也是从1984年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成立开始,前后经历了近四十年外在环境的变化和一代又一代企业家的努力,才得以变成现实。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我们需要这样的心态,也要做好长期耕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