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1

9月初,各家车企纷纷发布了最新的销量成绩。虽然各大品牌销量还未公布完全,但已经展露出明显的看点——8月,传统车企开始反攻新势力。

智己销量破千,埃安逼近3万,极氪超过7000辆……而新势力阵营中,头部企业“蔚小理”中的蔚来8月销量刚刚突破万辆,小鹏在万辆之下,理想汽车月销已不足5000辆。

越来越多来自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开始挤进销量榜单中,打乱新势力企业的排行阵脚。熬过了艰难的大船掉头初期,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开始有了“增量”。新势力企业却遭遇发展瓶颈,销量难以突破。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2

新能源汽车的赛程很长,新势力企业短期的“网红效应”退去,传统车企“长期主义”的竞争逻辑便得以彰显。

作为传统车企的代表,上汽集团是新能源“长期主义”的坚定践行者。在今年上汽集团的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曾提到,上汽必须坚持‘长期主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己L7单月销量突破千辆的背后,正是上汽集团坚持长期主义的结果。

可怕的是,在长期主义思维的指导下,传统车企不会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它们有足够的体系力优势酝酿多个新能源品牌。除智己之外,上汽集团还在飞凡、荣威和名爵品牌上进行新能源布局,覆盖各大细分市场。

一旦时机成熟,这样的布局将对新势力企业形成围剿之势。

01

上汽的“台下十年功”

长期以来,新势力企业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尽情表演,可在舞台之下,传统车企也在练就十年之功。

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品牌中较早发力新能源的一批企业。

2011年,造车新势力企业还在筹谋中时,上汽乘用车就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混合动力汽车,次年推出首款纯电动车。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2

2014年,造车新势力企业刚刚起步,上汽乘用车的插电混动产品荣威550Plug-in已经拿到了中央和地方补贴,并可获得上海市免费车牌。

2018年,蔚来首款量产车型ES8刚刚开始交付,上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却已经达到14.2万辆 ,同比增长120%。

2020年,造车新势力企业销量逐步拉升。同年,上汽集团祭出了新能源王牌品牌智己汽车。次年,飞凡汽车也随之成立。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3

一直到这一步,业界才对上汽集团的新能源布局倾注更多的关注。在汽车圈特定的媒介环境中,我们被无休止的论战占据了太多的注意力,而事实上这只是真实世界的一小部分。

上汽集团从未停止过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今,上汽集团通过旗下尚颀资本和恒旭资本两个投资平台围绕新能源汽车进行了151起对外投资,仅2021年就发生了37起投资事件,主要领域包括先进制造,人工智能和汽车出行等。

陈虹曾经表示:“上汽在新赛道上的布局,一般的造车新势力是很难做到的。”陈虹坚信上汽在汽车新四化上的技术实力并不弱,只是需要时间让市场认识到这一点。

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

02

是技术底座,也是品牌底气

2022年的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发布了七大技术底座,掀开了上汽集团筹谋多年的新能源大幕。

所谓七大技术底座,包括三大整车技术底座:珠峰、星云、星河,分别对应燃油车、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以及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魔方、绿芯、蓝芯、银河,分别对应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动力总成系统以及全栈智能解决方案。

这些聚焦于不同技术领域、动力领域的技术底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梯度化、可扩展,可迭代升级,因而可以适配各种品牌对车型的需求。

并且,由于是模块化作业,品牌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造车需求定制化地产出相关产品点。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5

如星云平台上的电池装车量可以覆盖44~150kWh,动力输出可覆盖150~600kW,兼容高压铸造、固态电池、线控底盘、全栈电气架构、无人驾驶等方面,具备面向未来、高度灵活的技术延展性。

传统燃油车的平台化思维被上汽沿用至新能源领域。只不过,由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在设计理念和生产方式上的不适配,导致上汽集团将平台化的生产方式扩大化,以兼容新能源汽车的产类别、电池大小、智能化升级等需求。

这是上汽集团打造七大技术底座的底层逻辑,各大技术底座、整车底座互为协调、相互适配、彼此支撑。

正如陈虹所言,这样全面的、高度集成的技术支撑,已经到了新势力企业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它需要一个有长期主义魄力,能够持续地牺牲短期利益的汽车集团才能做到。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6

在过去3年中,上汽集团的研发费用均超过百亿,最近5年的累计研发费用更是超过600亿。值得一提的是,持续对未来技术进行投入不仅是对现有财力的消耗,更是一场看不见的心理战。上汽集团要在新势力的喧嚣中,顶住股东、投资者、消费者和业界舆论的质疑,数十年如一日地耕耘技术,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03

不同的品牌调性,相同的新能源目标

底层的技术矩阵一旦构建,在此基础上开创品牌、发布新品就会显得容易许多。无论是智己品牌还是飞凡汽车,它们诞生的时间都较新势力企业晚,但后劲却很足。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智己的首款量产产品L7已经实现交付,飞凡旗下更是有三款新车列阵。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7

此外,荣威和名爵品牌也是上汽集团新能源战略的重要载体,它们的新能源布局也在今年提速。荣威的第三代RX5/超混eRX5在珠峰架构的加持下诞生;有星云平台、魔方电池等技术底座的托底,名爵发布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车MG MULAN。

四大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展现出一个集体特征,它们与新势力企业旗下的产品越来越像。包括外观造型、智能化水平、渠道布局、营销手段,几乎与新势力企业的打法如出一辙。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8

当汽车的发展无法摆脱其出行工具的本质时,现阶段所呈现的产品只会趋同,造车新势力企业只不过走早了一步而已。

上汽集团的第一步,追平了与新势力企业间的产品差异;第二步,便启用多品牌作战,打造新能源时代逻辑下的品牌调性。

这和早期的手机行业类似。一开始市面上只有功能机和智能机的区别,到后来衍生出了高端机的代表苹果品牌,国货之光华为品牌和性价比之王小米品牌。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9

消费者的注意力从功能性转移到品牌的价值之上。新能源汽车的格局也正在朝这一方向发展。上汽集团旗下发力新能源的四大品牌,正逐一亮出自己的品牌标签。

智己开了一个好头,瞄准电动汽车时代的驾控赛道。飞凡汽车过去较为沉寂,但从今年开始,其将全力打造“高阶智能”的品牌标签。

名爵品牌有此前新能源的发展基础垫底,已经展露出自己的品牌标签——全球化。

名爵品牌的海外销量一直领先,新能源时代亦是如此。MG ZS纯电版在2021年的海外总销量为11821辆,远超其他品牌新能源汽车海外总销量。MULAN更是一款基于全球市场打造的纯电产品,是名爵新能源发力全球市场的标志。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10

荣威在纯电动、插电强混、燃料电池三大技术路径均有布局,且有丰富的新能源探索经验。在上汽集团的战略布局中,荣威品牌承担着打造“国民车”的品牌任务。

四大品牌共享上汽集团技术支持的同时,又展露出不同的侧面,如此排兵布阵完全后,上汽反攻新势力企业的局势才逐渐明朗起来。

网新观点

造车是一场马拉松,拼的是耐力、体力和对节奏的把控力。

新势力企业虽然抢夺了先发优势,却也难敌汽车产业密集的资金支出的消耗。此时,有着持续性资金支持,对造车有更深刻理解的上汽集团,优势逐渐显露。

这是“长期主义”的胜利,是不可悖的汽车产业运行原理。

与新势力拉锯战上汽争夺长期主义的胜利-图3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