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婚礼的时候,来了很多亲戚,有亲近的也有远房的,一个姓氏,同血脉。不过有很多我是第一次见,甚至辈分都要重新梳理。有广东的姑妈、有河北的堂哥、甚至还有台湾的堂姐,从血缘上看是熟悉的。但是从认识程度上看是陌生的。奔驰R/V-class两个车型就像是我家亲戚的关系,品牌层面看它们共同流淌着奔驰的血脉,一个是混血一个纯种。产品层面看它们都是高端豪华商务车,兼顾家用。而陌生的原因是因为V-class的上市导致R-class与V-class的产品定位有部分交集可以形成明显的的竞争关系,导致两款产品产生了敌意。
虽然福建奔驰和北汽完成了类似爱情般的股份收购、转让,但对于V-class上市,双方却都没有考虑如何平衡R/V-class的关系,特别是如何解决进口车业务中奔驰R-class未来的市场发展。虽然R-class与V-class在本质上不是同一级别的竞争对手,但仅凭V-class推出的长轴距版就可以争夺一部分原本是R-class的市场份额。
R-class定位模糊造就全球低销量
会有人认为R-class与V-class的在动力布局上就存在明显的差异,R-class的起步动力配置就是六缸3.0L双涡轮发动机,而V-class全系才是四缸2.0L单涡轮发动机。如果从动力上对比,这篇文章本就是不成立的,但要知道这两款车本就不是以动力为主要卖点的产品,所以空间、配置才应该是两款车主要的看点。
车型名称 | 售价(万元) | 长(mm) | 宽(mm) | 高(mm) | 轴距(mm) | |||
V-class | 48.9-61.8 | 5140 | 1928 | 1920 | 3200 | |||
V-class长轴距 | 61.8 | 5370 | 1928 | 1920 | 3430 | |||
R-class | 59.8-80.6 | 5157 | 1922 | 1674 | 3215 | |||
制表:网上车市 www.cheshi.com |
相比较两款车的外观尺寸,R-class与普通轴距版的V-class尺寸相差无几,但是当与长轴距版V-class相比的话,R-class就完全处于下风了。同样是6-7座车型,侧滑门总比平开门占用空间少,也更方便第三排乘客出入。经过航空级别认证的V-class第二排座椅也比R-class更实用和舒适,这一点可以与自称顶级MPV的丰田埃尔法相比较。而后备箱容积也是R-class的软肋,在两车对比中,R-class标准后备箱容积为414L,而V-class为1410L,只有当R-class把后两排座椅放倒后,才会有2385L的大容积,但就牺牲了乘坐空间。
从车型的定位上来看,R-class很尴尬,R-class属于混型车的一种,更接近SUV,严格意义上讲不是MPV,MPV是为空间而明显牺牲性能的车,混型车并没有刻意追求大空间,和MPV差异还是很大的,但R-class却有很不错的第二排腿部空间。所以R-class的确容易被误认为是MPV,正因为如此,销量大受影响,缺乏明晰的定位是它的致命弱点,同为混型车的SRX销量就理想的多。
奔驰首席执行长Dieter Zetsche就曾说过,奔驰R-Class的失败归咎于当初设计车子时的crossover(多功能跨界型)这个概念上,他认为crossover的效果远不如原本计划般杰出。在我们眼里R-Class的外型是丑恶的,如同无趣般的面包车、休旅车般的尺寸,但又没有MPV那么“多”功能,而且座椅如同全尺寸SUV那样死板,却又不能越野。所以R-class在全美的销量并不如意,从2013年后,奔驰已经彻底放弃在美国、英国销售R-class。
从中国市场角度看,R-class虽然一直未曾公开过在中国的具体销量数字,但据说整体销量好于美国,这得益于品牌效应和几年前的公车采购。不过时过境迁,公车采购名单中显然不会再出现一辆将近70万的高端商务车了,而从奔驰官方了解到早在2013年时,就规划新的V-class登场之时就是R-class步入历史之日。虽然如今奔驰方面没有任何时间表,但肯定的是奔驰方面早就认为V-class势必将取代R-class。
2015年北汽奔驰与奔驰(全球)都在销量上得到了可喜的成绩,北汽也通过收购福建奔驰的股份成功布局了产品一乘一商,地域一南一北的市场地位。虽然理论上更有利于奔驰品牌在中国获得资源和市场,但进口车业务也是奔驰(全球)所重视的,唯独在中国卖的好的R-class如果生生被V-class给替代,那么这个同血脉的R-class是否存活,就是摆在奔驰(全球)面前的一个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