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载e-POWER首款车型和全新劲客亮相天津车展

如今的汽车市场,还有什么是能够给人带来兴奋感的呢?新车型?新设计?在新车发布会频率都快赶上手机的当下,单纯升级和改设计已经很难提起消费者胃口。那推出全新技术呢?

不得不说,近十年的汽车发展已经从长期的燃油机优化,逐渐过渡到混动系统和纯电动模式上,并且这不单单是中国市场而是全球汽车市场的一行大变革,在汽车动力多元化的今天,各大汽车厂商都纷纷进行技术创新,以求在这场变革中抢占更多消费市场。很显然,未来汽车动力发展趋势是电驱化,但目前充电设施难以跟进的情况让很多车企十分苦恼,那么动力技术还有其他出路吗,或许在国庆期间举办的2021中国天津车展东风日产展台能够找到答案。

10月5日,2021天津车展于天津国家会展中心成功落下帷幕,东风日产携旗下众多产品共同亮相,其中备受我们期待的当属搭载了e-POWER的中国首款车型和全新劲客。这两款车型的亮相也进一步强化东风日产在移动出行领域的领导地位。

全新劲客自不必说,是东风日产在燃油领域进行的产品升级。e-POWER技术却是首次进入中国。

搭载e-POWER首款车型和全新劲客亮相天津车展-图1

根据东风日产官方的解读,e-POWER是一种使用内燃机发电的电驱技术,搭载了e-POWER的中国首款车型属于纯电驱动汽车。虽然搭载e-POWER首款车型已经亮相,但是不少人对它还不够了解。e-POWER技术其实是作为一种燃油发电,纯电驱动的前所未有的融合动力,其优势很明显。

作为东风日产全新一代的动力技术, e-POWER实现了100%燃油发电、100%纯电驱动,在整套动力体系中,它的内燃机是全程不参与驱动的,而是充当了充电宝的角色,为电机和电池提供能量,创新性的实现了不用充电的电动汽车。e-POWER技术在保留了纯电优势的同时,让用户也不用担心续航里程的焦虑,在假期出游期间,也能安心上高速。

搭载e-POWER首款车型和全新劲客亮相天津车展-图2

并且,e-POWER首款车型采用闪充闪放功率型电池,充放电倍率高达30C,是纯电储能型电池的10倍,可达到1/10000秒的起步响应,动力输出如丝般顺滑,在起步阶段就可以做到300N·m的同级最大峰值扭矩,这一表现,让用户在动力方面彻底放下顾虑。此外,e-POWER首款车型搭载与LEAF同源的,获得“沃德十佳”的高功率专业电动机,能够进行1/10000秒的精准控制,动力输出如丝般顺滑。e-POWER首款车型拥有日产独有的振动抑制技术,能够快速消除振动,做到全程静谧,起步加速不会有顿挫感,确保整个驾驶过程的平顺与舒适。

同时,由于e-POWER首款车型的内燃机和电机是通过串联结构进行组合,不需要参与驱动的内燃机可以始终处在最佳工况,其实验室热效率数据可达到50%,在这方面,日产几乎摸到了燃效的天花板,其优势则体现在首款技术车型优异的油耗表现上,它的市区综合工况仅为3.9L百公里,让消费者充分享受驾驶乐趣的同时,还能够收获使用成本方面的第三重惊喜。

为何一种新的电驱动力会受到如此关注?归根结底,还是在今年国家将碳达峰、碳中和等关键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背景下,要实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汽车行业责无旁贷。因此,其实汽车动力行业电驱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任然会存在多元动力共同发展的局面,因此,在坚持低碳化原则的前提下,东风日产则突破了单一纯电路径的布局思维,采用了燃油、纯电和油电三种动力并驱的多元动力布局。在天津车展上,e-POWER技术在产品上的落地,也是东风日产加速电驱化的鸣枪信号。

搭载e-POWER首款车型和全新劲客亮相天津车展-图3

可以看到e-POWER的主要特点就是集合了日产的多项技术,体积小、重量轻,这样首款搭载e-POWER技术的车辆结构布局上就有很大的优势,提升性能和操控、空间表现。

搭载e-POWER首款车型和全新劲客亮相天津车展-图4

综合来看,本次车展东风日产所展现的多元技术布局给予了我们很多启示,一味追赶趋势不一定是正确的,只有立足消费者需求,持续技术创新,提供多样选择,才是当下最合理的选择。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东风日产肩负着行业转型“排头兵”的重任,e-POWER首款车型是东风日产的开篇之作,却也给了我们很多意外之喜,到2025年,将有6款e-POWER车型落地和3款Zero Emission日产纯电车型被导入。未来,e-POWER将与Zero Emission日产纯电形成绿色合力,向“双碳”的目标挺进。

网友还看了
风云A8 风云A8 10.99万起 获取底价
威朗Pro 威朗Pro 12.89万起 获取底价
卡罗拉 卡罗拉 11.68万起 获取底价
思域 思域 12.99万起 获取底价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级别: 紧凑型车
综合平均油耗: 1.39L
网友评分: 4.63
发表口碑 查看口碑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