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车记30年》第30集:广本雅阁,翻着跟头增长

 

90年代末,深入开放的中国,走到一个新世纪门槛跟前。时代主题从“革命与战争”切换到“和平与发展”。全球化浪潮高涨。中国的轿车产业逐步成熟,顺势而为地告别以往“自尊与自卑共存”的“斗争哲学”,走向与国际汽车业“合作双赢”。

1996年,上海桑塔纳已经年销量超过10万辆;而广州标致每年连一万辆都卖不掉。当时,中方持股66%,绝对控股,很有话语权。董事会往往开成斗争会。法方对中国市场没有什么信心。一门心思靠出售散件挣钱。中方的控股地位,换来的是承担筹措企业运转资金与背负债务的重担。广标十年九亏,债台高筑。

1996年4月27日,广州市痛定思痛,作出“更换合作伙伴”的决议。通用欧宝、韩国现代表现出接替标致与广州合作的强烈意愿。然而到了“二选一”的关键时刻,日本本田半路杀了出来。为拿到一张中国轿车布点的门票,本田技研社长宗国旨英还是答应了看上去十分苛刻的条件,投下两亿美元,接下广州标致的债务烂摊子。 

宗国旨英此举在本田、在日本承受了巨大压力。正是这种看上去委曲求全的让步,让本田战胜了对手,成为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企业。从而开始了后来被称为“广本奇迹”的精彩故事。

1998年7月1日,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首任总经理门胁轰二当时已近耳顺之年,却仍有一股“老骥伏枥”的韧劲。上任那天,门胁和一位比他年长的部下同车,面对广标留下的破败厂区,他有几分悲壮地对同伴说,看来这里就是你我一生中最后的一个任所了,一定要全力做好。

门胁在办公室里张挂出新工厂353项改造项目的进度表,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和公用设施,有的全面改造,有的推倒重建。为了高质量地生产本田雅阁轿车,还要引进安装许多新装备。九个月时间,新增投资5亿元,大大小小353项改造如期竣工,年产3万辆雅阁的生产线宣告建成。

《安定车记30年》第30集:广本雅阁,翻着跟头增长-图1

1999年3月26日,第一辆2.3升雅阁驶下广本的生产线。雅阁轿车一上市就抢手。当年生产的1万辆远远供不应求。

广本从成立,就与主管部门立下“军令状”,18个月完成国产化40%。这是当时中国轿车业的最高速度,在第一辆雅阁下线八个月后,国产化率就达到45%,广本的产品质量也迅速达到本田17个海外工厂中的第一名。

门胁和中方执行副总经理曾庆洪。共同创造并见证了广本“以市场为导向,少投入,多产出,滚动发展”的辉煌。从1999年到2004年,广本年产从1万、3万、5万、10万到20万,几乎是年年翻着跟头递增。
回忆广本的成功,曾庆洪的概括是:沟通和信赖是广本快速发展的基础。他介绍,通过中日双方的沟通,对市场需求、国产化、成本、服务进行认识和取得一致的判断。在广本不搞由总经理“一支笔”签字说了算,大小决定都实行中日主管的“双签制度”,从投资、采购、人事到经营费用都要双方确认连署,才能执行。

我曾请教门胁,跨国合作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沉思了片刻说,“作为一个身在海外的日本人,我时时留意一件事——我是在人家的花园里工作,要尊重人家的文化习惯,让花园变得更美丽。”

(85集纪录片《安定车记30年》,在优酷汽车,腾讯视频汽车,一点资讯,以及网上车市等网站和移动端同步播出。)

《安定车记30年》第26集:需求,再次提出挑战-图2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