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车记30年》第20集:铸剑为犁,从战斗机到家轿

 

1989年1月,我随中汽联和航空航天企业组成的中国汽车考察团去日本考察,这也是中国派出的第一个家庭轿车考察团。我的头衔也挺唬人,叫中汽联调研员,排在航空航天基地诸位局级领导前面。

我们来到群马县的富士重工,曾经是二战中日本零式战斗机的生产商,战后被美军分拆,转而生产汽车,品牌叫作“斯巴鲁”。在群马工厂,被称为日本“国民轿车之父”的百赖晋六老先生和我们进行了交流。

当时已经78岁高龄的百赖老人也是一位飞机设计师,他告诉我们:二战刚刚结束,日本人过着 “靠竹笋和红薯充饥的苦日子”。一万个人中间也没有一个人,会有要轿车的梦想。但是,百赖和他的团队报定一个坚定的信念:要为普通百姓造出一种取代自行车的小汽车。开上这种车,虽然毫无奢华可言,但是能让一家人出门时,再也不怕日晒雨淋,不受风雪之苦。

凭着这样的执著,百赖确定了设计原则:一是能轻易地坐下四个大人;二是价格压在40万日元以下;三是省油,发动机排量360毫升,相当两辆摩托车;四是耐久性、加速性和爬坡能力不低于卡车和大巴,改变人们以为微型轿车像个玩具的印象。

《安定车记30年》第20集:铸剑为犁,从战斗机到家轿-图1

百赖和设计师们运用飞机设计中的许多理念和开发流程,比如有效利用空间,采用铝、塑料和有机玻璃等轻质材料等,1956年,日本第一代经典的微型轿车“斯巴鲁360”终于走进千家万户。

50年代,通过电台,在日本展开过一场几乎是全体国民参与的大辩论。1960年,通产省提出了“人人有车”的国民车构想。从而引导日本逐步走向一个世界汽车强国。

从1958年到1970年,斯巴鲁360一共生产了45万辆。百赖的国民车理想和他的斯巴鲁360,与我当时正在魂牵梦绕的中国私家车追求不谋而合。

在东京和群马,经过三轮谈判,中方与富士重工达成了初步意向。引进技术和部分设备,在贵州生产汽车零部件和微型轿车。

事后经国家批准,航空航天业、汽车业和贵州省三方组成联合汽车公司,利用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的战斗机装配厂房,生产“云雀”微型轿车。

(85集纪录片《安定车记30年》,在优酷汽车,腾讯视频汽车,一点资讯,以及网上车市等网站和移动端同步播出。)

《安定车记30年》第6集:逼出一个国际高标准-图1

发表评论(共0条评论)

最热评论

全部评论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