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TON拜腾北美总部启用 首款产品明年一月亮相

FMC知行汽车创立于2016年3月,今年9月在上海正式发布了BYTON品牌,中文命名“拜腾”。全球运营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南京;德国慕尼黑设立了产品概念及设计中心;美国硅谷设有负责用户界面和自动驾驶系统开发的研发中心。

2017年12月1日,BYTON拜腾正式宣布其北美总部全面启用,标志其全球化战略布局日益完善。首款可驾驶样车,将于2018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中全球首秀,量产版将于2019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BYTON拜腾北美总部启用 首款产品明年一月亮相-图1

完善全球化战略布局

BYTON拜腾从建立之初就布局中国、德国和美国三大重要市场。BYTON拜腾的全球运营总部、智能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都设立在中国南京;负责车辆设计与产品概念研发的设计中心设在德国慕尼黑;北美总部设在世界科技中心美国硅谷,负责智能汽车用户体验等前沿技术的开发,以及北美市场的开拓与运营。

BYTON拜腾北美总部启用 首款产品明年一月亮相-图2

BYTON拜腾北美总部启用 首款产品明年一月亮相-图3

BYTON拜腾北美总部占地面积超过7400平米,现已拥有120余位员工,汇集了众多全球智能互联科技领域的顶级人才,这里的全面启用是BYTON拜腾发展历程中又一里程碑。BYTON拜腾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毕福康博士(Dr.Carsten Breitfeld)表示:“BYTON拜腾链接汽车工业与数字科技的构想与硅谷所代表的人类科技发展方向一致,硅谷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将为BYTON拜腾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提供强大支撑。”

BYTON拜腾北美总部启用 首款产品明年一月亮相-图4

BYTON拜腾总裁兼联合创始人戴雷博士(Dr. Daniel Kirchert)介绍了最新加入的全球供应链高级副总裁魏思涛(Tom Wessner)和智能汽车用户体验副总裁丛浩仁(Jeff Chung)。戴雷博士表示:“BYTON拜腾的核心管理团队兼具传统豪华汽车的研发和制造经验与互联网创新科技优势,包括来自汽车设计、工程与制造、电气动力系统、智能互联、自动驾驶、智能体验、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领域的顶尖人才,这是BYTON高效成长、规模化发展和形成差异化优势的重要保证。”新任全球供应链高级副总裁魏思涛先生和智能汽车用户体验副总裁丛浩仁先生的加盟,将进一步加强BYTON拜腾在创新供应链管理和智能汽车用户体验开发领域的技术优势。

魏思涛先生是在汽车行业拥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供应链专家。在任职于特斯拉期间,他建立的采购和质量管控体系吸引了全球供应商的参与,推动了Model S的快速发展和成功。他的加盟将使BYTON拜腾产品研发生产的质量和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

丛浩仁先生是资深的电子消费品、图像技术和网络系统工程师,致力于开发创新型产品和颠覆性技术。丛浩仁先生曾在苹果公司领导系统工程团队设计了多款Mac系列产品。在BYTON拜腾,他的工程团队致力于将传统汽车功能与互联技术结合,实现智能出行的用户体验。

与两大供应商达成合作

BYTON拜腾北美总部启用 首款产品明年一月亮相-图5

BYTON拜腾一直在积极强化全球供应链体系,此次同时与全球知名汽车零配件供应商博世(BOSCH)和佛吉亚(FAURECIA)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博世(BOSCH)将主要与BYTON拜腾在动力系统和制动系统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佛吉亚(FAURECIA)与BYTON拜腾将利用电动汽车全新车身机构在创新内饰设计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探索自动驾驶与互联时代创新汽车内饰设计的更多可能性。博世和佛吉亚强大的工程技术和零部件创新开发能力将助益BYTON拜腾向以科技产品改变人类未来出行的愿景不断前进。

首款可驾驶样车即将亮相CES

BYTON拜腾北美总部启用 首款产品明年一月亮相-图6

受到电动化、无缝互联和自动驾驶等技术革新的驱动,智能汽车的时代正在到来。BYTON拜腾将产品定位为“共享出行和自动驾驶时代的下一代智能终端”,全新的智能人车交互系统是其核心亮点之一,包括长1250mm高250mm的共享体验屏、触摸式方向盘和手势识别、人脸识别、情绪识别等功能,为实现真正的共享出行、智能出行和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BYTON拜腾北美总部启用 首款产品明年一月亮相-图7

BYTON拜腾未来的产品计划是五年内将在同一平台上推出三款车型,包括SUV、轿车和MPV;首款量产SUV车型将于2019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轿车与MPV则将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陆续推向市场。其首款可驾驶样车作为阶段性重要成果,将于2018年1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中全球首秀。这款可驾驶样车以全新设计语言和人车交互系统,带来智能、安全、愉悦、生态友好的驾乘体验。(网上车市 2017年12月4日 北京报道)

意见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