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弧线设计大情怀——新楼兰江南品韵“弧线美”

导语: 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两个点之间怎样的连接最具有美感?西方人更多会选择硬朗简单的直线;而对于东方人来说,在亮点之外选择一个适合方位拉出一条优雅的弧线,通常是最佳选择。没错,曲折圆滑的弧线,最直接的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与处世之道。从古至今华人的行动坐卧一切都在接近与追求这一个弧度。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独有的“弧线文化”。在“新楼兰发现中国美——品韵江南”文化探寻之旅中,众人前往风景秀丽、人文景观丰富的江南之地,相继拜访了著名建筑设计师刘海平、旗袍设计师赵蕾以及紫砂大师邵晨立。探寻的核心也正是中华传统美学特有标签“弧线”,与之进行了的一场关于“弧线”多重碰撞。

小弧线设计大情怀——新楼兰江南品韵“弧线美”-图1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亚洲文化的中心,在这片辽阔的神秘国度上,每天都吸引着大批国际名流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前往参观。除了华灯璀璨的现代都市之外,这里还保留着神秘而古老的东方文化和历史悠久的古代建筑。这里的每一个建筑,都赋予着浓重的东方文化,火红的灯笼、独具特色的溜金斗栱、代表性的灰色墙壁和点缀其间的彩色屏风,这些直线与弧线相交融的古老建筑,无一不传承着千百年来神秘的东方文化。

小弧线设计大情怀——新楼兰江南品韵“弧线美”-图2

提及文化,不得不说那东方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厚黑学”、“中庸之道”都是被一再提及的关键词。十几个封建王朝的更迭。“伴君如伴虎”的臣子们大多数的毕生追求都是明哲保身,为官处事多采取“弧线主义”,而最终被民众广为流传进入人们视野的那些刚正不阿的官员都名垂青史。寇准也好,包拯也好,采取“直线主义”的他们敢于挑战权贵。在他们的同僚中,他们并不是采取“弧线主义”的生存者。可以说他们是生存在弧线之中的异类。

而在建筑美学之中,“弧线主义”的运用反而成了异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现代化的建筑。人们往往会被一个以弧线元素为主的建筑而感到赞叹,却往往忽视了最初出现弧线建筑时人们对它的鄙夷和非议:太奇怪了、违反建筑物理原理、与城市风貌格格不入……就这样在直线与弧线的交织中,从封建时代到现代社会,文明朝着越来越多元和包容的方向发展着。不曾经互为异类的直线与弧线,也在城市生活中相得益彰,相互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小弧线设计大情怀——新楼兰江南品韵“弧线美”-图3

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刘海平表示,建筑师对于美的追求始终没有停止,所以才会不断有大胆的运用大量弧线的建筑设计问世。弧线是一种自然规律的表象,建筑设计中的弧线源于对自然规律的提炼。而在刘海平专业设计师的角度看同样是运用了大量弧线设计语言的新楼兰,在外观与内饰上运用极具辨识度的弧线造型设计——“楼兰弧”,可谓将弧线设计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新楼兰的内饰设计同样运用了极具辨识度的弧线造型设计,与外观协调呼应,人体工学设计同样非常到位,也将弧线设计之美发挥到了极致。这些都是“楼兰弧”设计的精髓,和建筑设计中弧线美的外在表达及内在科学技术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建筑设计中对于弧线的追求一样,这既是一种对美学的具象解析,也是一种对美的追逐精神,更是种不断创新挑战自我的态度,而这也正是“新楼兰发现中国美”的活动初衷。

小弧线设计大情怀——新楼兰江南品韵“弧线美”-图4

对于这千年弧线的传承,弧线的两端一边是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另一边则是身为设计师的那一份匠人匠心情怀。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端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另一端则是不断创行的先锋态度。而这两个不同的维度也恰如两个端点撑起了中国文化之美的这一个亘古永恒弧线,让这条文化之美弧线始终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