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北京切换    | 城市分站: 北京 天津 上海 广州 保定 唐山 399个城市>>   移动版 登录注册  |
您现在的位置:网上车市 » 资讯首页 »  行业资讯 »  2014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京召开

2014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京召开

2014-12-22 22:18:44 来源:网上车市   厂商稿    作者:卢朕悦   编辑:卢朕悦   

做公益,如何有效与均衡?

怎样才能让投入在公益事业上的每一分钱都行之有效?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照顾到方方面面?这是2014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关注的问题。

如何做“有效公益”,如何让企业公益项目发展更为均衡,是当下汽车行业在CSR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而这也是2014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试图为大家厘清的问题。

12月21日下午,由《汽车商业评论》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2014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北京汽车博物馆隆重举办,来自汽车界、公益界、学术界和媒体届等领域的200余位嘉宾参加了本次会议。大家围绕公益“有效与均衡”的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并对2014年在社会责任方面表现出色、影响广泛的企业与个人进行颁奖。

时至今日,汽车企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CSR)一词,已经从陌生走向熟悉。伴随着汽车企业对公益的愈发重视,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各大汽车企业的共识。而其中一些在CSR领域表现突出的汽车企业的努力,对于推动中国汽车行业,乃至中国所有企业的CSR进展都非常有意义。

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就是要构架起公益组织跟企业之间的桥梁,帮助双方发现共同的价值,推动商业与公益之间的平衡。十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在致辞中表示,扶贫基金会非常乐于与《汽车商业评论》一道搭建一个公益平台,通过与企业、媒体的互动与探讨,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汽车商业评论》、《汽车消费报告》总编辑贾可在开幕辞中表示,企业公民和我们每个自然人公民一样,都是国家的公民。就像公民不能随地吐痰一样,企业也不能随意污染,既要在法律边界内活动,也要承担道义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CSR)分为两方面——对内是指企业的可持续,而对外即是指公益。尽管在汶川地震之后,汽车企业对此开始愈发重视,但这还远远不够,如何做到“有效与均衡”是个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

北京大学社会责任研究所首席顾问孙继荣在以《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企业社会责任》为题的主题演讲中表示,企业要意识到目前所处的“新常态”——在今天,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阶段性挑战,即对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进行产业转型与升级,以谋求高质、高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

孙继荣在演讲中强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需要具备的四个要素:要与企业核心业务相结合、要与行业特点相结合、要与地区特点相结合、要建立在企业文化建设之上,“如果离开了这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流于空洞。一方面,它有所缺失;另一方面,将很可能难以为继”。他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不是表面化的,也不是宣传性质的,要回归本质与价值,要达到某一个高度,才能意识到社会责任的本质”。

尽管企业社会责任并非宣传,但另一方面,企业投身于公益不仅能够为其树立起良好的品牌效应,更能影响企业产品的购买者——消费者,并带来显著的示范效应。尼尔森中国区汽车领域总监赵新智在主题演讲《企业社会责任与全球消费者》中,向大家讲述了其对于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

尼尔森对全球上网人群达1000万以上的60个国家中的3万消费进行调研,以此了解全球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态度。调查发现,在全球范围内,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正在逐步增加,67%的受访者愿意在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工作,一半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为这样企业的产品支付更多的费用。

此外,有些出乎意料的是,新兴市场、亚太、中东等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愿意为企业社会责任买单。而在中国,这些数字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9%的消费者愿意为“负责任的企业”支付更多,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愿意投身于这样的企业。这亦说明,一个愿意投身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不仅能扩大企业收入,更可以吸引有责任感的人才”。赵新智强调,对于企业而言,“有德也要高调,这样能够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事业”。

在会议上,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解读“2014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选取了29家汽车制造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建设现状和社会环境信息的披露水平即DSG透明度进行评价,目前汽车行业在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上还没有五星级企业,7家汽车企业获得四星,分别是东风江淮、上汽、吉利、现代日产丰田。中国汽车制造行业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平均分为34.6分,整体处于二星级的水平,处于起步阶段。此外,钟宏武表示,在研究中他发现,“在汽车行业仍然存在着重实践、轻管理的现象,企业社会责任和管理仍然没有全面展开”,“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投入的公益力度远不如其在本国的投入力度”。

作为汽车企业的代表,海马汽车集团营销管理部部长汤斯向与会者讲述了海马汽车公益实践的经验。在过去四年,海马汽车一直赞助“我要上学”项目,近30000名学生获得资助,并持续关注贵州地区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在网络上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汤斯坦言:“海马汽车深知,做公益不是开支票那么简单,它需要坚持。”

确实,做公益并不简单。目前很多公益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与人力物力,结果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而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汽车企业如何做公益更有效?一个公益项目的效力如何,究竟解决了多少社会问题,实际帮助了多少人,投入产出比如何,有没有使公益资源最大化?如何做有效公益,而非低效公益?

这些问题也是论坛第一场圆桌讨论关注的话题。主持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与讨论嘉宾——北京大学社会责任研究所首席顾问孙继荣、北京汽车博物馆馆长助理窦立敏、沃尔沃中国公关传播副总裁宁述勇、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助理安建荣、新浪公益频道主编杨光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嘉宾们一致赞同:汽车企业在做公益事业之时,要“解放思想”,要放眼于社会上需要关注的方方面面;此外,做公益不是“攀比”,选定一个项目就要长年累月地坚持,创造更多的“共享价值”。

第二场互动则是“术”的探讨——汽车企业公益项目如何均衡发展。目前汽车企业已经在绿色环保、交通安全、社会关爱、教育资助和文化艺术等领域有多元化的覆盖,这种多元性说明了车企的公益项目已经有了较为广阔的覆盖面。但同时企业开展的公益项目在不同领域内的分布并不均衡,有的主题很多人扎堆做,而有些主题可能少人问津。那么公益项目的均衡性如何保证?

面对这一问题,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作为主持嘉宾,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治理与企业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黄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梁鸿、海马汽车集团营销管理部部长汤斯、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副总裁王德全、宝马(中国)公关部传播经理张婧、《中国青年报·汽车周刊》记者马连华进行了探讨。

王德全对此提出三个建议:一是企业要有担当,在短期效果和长期价值上平衡公益项目;二是以更开放的胸怀,跳出行业,跨界合作,最大化地实现社会效益;三,即使在相同的CSR领域,可以考虑有针对性地做更有创意和个性的项目。

作为压轴,论坛结束前揭晓并颁发了2014汽车企业社会责任奖。通过前期收集案例并进行筛选、提名、评选,最终产生了中国汽车企业责任奖企业奖3名、人物奖1名、案例奖6名、提名奖6名。

“2014中国汽车企业社会责任论坛”是一次论坛,更是一次反思。它是对2014年的盘点,但它并不是结束,而是新一年的开始。

分享到: